切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32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板材上沿板材横向切槽的切槽装置,该切槽装置包括一切辊和一承受辊。切辊具有切槽刀片,每一刀片具有平刃部,该平刃部是由对切槽刀片的切刃作外圆磨削而获得,并彼此对准,于是切槽刀片具有相同的高度。此外,承受辊被驱动旋转,然后,切辊随承受辊的旋转而旋转。结果,由于切辊的切槽刀片与承受辊接触而产生的刮伤可以最小,于是减少了对于更换与磨削辊子的需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槽装置,该切槽装置用于在诸如纸板、塑料板、金属板上沿板材的横向(宽度方向)切槽。通常,现有的切槽装置,用于切通槽时,借助于切刀刀刃切穿板材,用于切半通槽时,借助于切刀刀刃部分切入板材,即所切槽的深度小于板材的厚度。在板材上所切入或切穿的槽可用于各种目的。例如,在板材上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切出的槽可用作板材分隔孔,或板材的折叠线。此外当锯齿形槽沿板材的纵向在板材上制出,然后再将板材沿纵向延伸时,所形成的板材具有网状结构。反之,当在可伸长的塑料板上沿板材的横向制出槽,然后沿横向拉伸板材时,所形成的板材具有在横向强度增强的网状结构。如果在板材上制出的槽是通槽,且相邻槽沿纵向的距离比较大,这种槽可以使用剪切刀具。反之,如果槽是半通槽,或相邻槽沿纵向的距离比较小,且要求同时有效地制出大量的槽,则使用一种切槽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精密加工出的切辊和一承受辊。在这种情况下,板材在切辊和承受辊之间被夹持状态下,从切槽装置送出。由包括切辊和承受辊的切槽装置制成的一种板材是熟知的,例如一种非纺织纤维,这种非纺织纤维是将一具有横向纤维的第一板与一具有纵向纤维的第二板叠放而成,其中,两板叠放成使横向纤维跨过纵向纤维类似于织制纤维的经线和纬线。第一板由具有切槽刀片的切槽装置,在塑料薄板上沿横向切槽而成,随后沿横向拉伸该薄板。第二板的制造是这样的,先沿纵向拉伸一塑料薄板,然后,借助于具有另一切槽刀片的切槽装置,沿纵向切出槽或裂缝,此后,将所制成的板沿横向扩展。在此,目前的说明中“纵向”这一术语,是指连续板材的长度方向或板材的输送方向,而“横向”这一术语,是指连续板材的宽度方向或正交于板材输送方向的方向。用于在板材的横向上制成数个槽的切槽装置,是用于获得横向纤维,其切辊的外周边表面应具有若干在圆周方向节距精确的切槽刀片。例如,某些切辊具有在圆周方向节距为3mm或小于此值的切刀片。切槽装置的切辊包括下列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切辊的特征在于,其在横向的切刀刀片(金属轮鼓的轴线方向)通过将金属轮鼓的外圆周表面按预定节距沿圆周切制而成。这样粗加工出的切槽刀片,随后经过表面硬化处理,例如经过渗碳淬火,并利用显微镜目测和手工精加工每一切刀刀片。第二种类型的切辊,例如在已知公开号为特开平10-230417的日本专利中被公开,其中,制成切辊的金属轮鼓的外圆周表面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槽,而切刀刀片安装在这些槽中。换句话说,第二类型的切辊具有植入式切槽刀片。如上所述,在包括切辊的切槽装置中,切辊与由金属轮鼓制成的承受辊在预定的压力下接触或靠紧,该切辊具有在外圆周表面节距精确的切刀刀片。板材被送入此两辊之间以便在板材上制出槽。在此,如果切槽刀片比制造承受辊承受表面的材料软,切槽刀片恐怕就会与承受辊呈削尖接触。因此,切辊的切槽刀片应当比承受辊硬。然而,当切槽装置运行时,硬的切槽刀片会刮伤承受辊,而且这样形成的刮伤可能变得更深以致最终形成槽。如果切槽装置继续用具有此种深槽的承受辊运行,切辊的切槽刀片会在板材上切出比承受辊上没有此种槽时更深的槽,因此在板材上制出的槽会大于预定的槽形。如果板材不再经受加工,略微大一些的槽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如果具有略微大一些的槽的板材,随后要在沿槽的方向上被拉伸,就会发生因拉伸板材会开裂的麻烦。另一方面,在使用切辊具有植入式刀片的情况下,切槽刀片高度不一致,这不利于在板材上制成适当的槽,从而导致切槽的失败。针对这些麻烦,传统切槽装置的承受辊,每天或每隔几天就更换,或者切辊和承受辊用磨轮磨削,或者用类似的方法。然而,频繁更换辊子会造成生产率降低和过高的设备成本。此外,传统的切槽装置是制成切辊被驱动旋转,然后承受辊随切辊的旋转而旋转。这种情况下,正如前面所述,承受辊的表面容易被刮伤,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小承受辊与切槽刀片的接触频率,承受辊的直径制成数倍于切辊的直径。结果,承受辊通常比切辊重。在传统具有上述结构的切槽装置中,即,该切槽装置具有被驱动旋转的切辊,而承受辊又很重,如果每一切槽刀片的切刃都是经过磨削的,就存在切辊发生打滑的倾向,于是切槽的形成可能不稳定。此外,承受辊在使用中不可避免会被刮伤,为消除刮伤,承受辊必须磨削。磨削承受辊于是造成另外的麻烦。这就是说,承受辊的重量由于磨削,从原来的重量逐渐减小。结果,如果采用具有切辊被驱动旋转的切槽装置,每一槽的状态或形式取决于承受辊的使用频率(磨削频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切槽装置,该切槽装置能使在承受辊表面上产生的刮伤最小,这种刮伤是由于切辊上的切槽刀片与承受辊接触所造成,因此减小了更换辊子和磨削刀片的劳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板材上沿横向切槽的切槽装置,该切槽装置包括切辊,该切辊具有数个设置在切辊外圆周表面上的切槽刀片;和承受辊,该承受辊由金属轮鼓制成,并设置成与切辊接触,板材被送入切辊与承受辊之间,以便在这里制出槽。其中数个刀片中之每个刀片具有一平刃部,该平刃部是由磨削每一切槽刀片的切刃而获得的。平刃部是彼此对准的,因此数个切槽刀片具有同样的高度。最好每一切槽刀片的切刃,具有在27°至30°之间的轮廓角,而平刃部的宽度范围从5μm至5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切槽装置,在承受辊上所造成的刮伤可减小至尽可能小的程度。结果,更换辊子和磨削切槽刀片的劳动量可以降低,因此切槽的形成可以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为实现同样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在板材上沿板材横向切槽的切槽装置,该切槽装置包括切辊,该切辊具有数个设置在切辊外圆周表面上的切槽刀片;和承受辊,该承受辊用金属轮鼓制成,设置成与切辊接触,板材被送入切辊与承受辊之间,以便在板材上制出槽,其中,承受辊被驱动旋转,与承受辊接触的切辊随承受辊的旋转而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通常比较重的承受辊被驱动旋转,而切辊随承受辊的旋转而旋转。结果,切槽刀片相对于承受辊的打滑不会发生。此外,即使承受辊的重量由于磨削承受辊而改变,这种重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切辊的旋转。这种结构对于适当的切槽的形成也有利,因此带来极好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从下列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为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切槽装置外形的透视图;和图2为表示图1中之切槽刀片的剖面图,该图对于说明切槽刀片的平刃部是有用的。对本专利技术,将参考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附图给予详细说明。参看图1,该解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切槽装置1的原理。切槽装置1包括切辊2,用于在板材A上沿板材横向切槽;和承受辊3,由金属轮鼓制成,设置成与切辊2接触或靠紧。切槽装置1还包括送料装置、动力源,这些都是普通类型,因此没有一种在图中示出。切辊2具有外圆周表面,数个切槽刀片4,按预定节距沿对准切辊2轴线的方向设置在此外圆周表面。被送入旋转着的辊子2、3之间的板材A,被进入与承受辊3接触的切槽刀片4切槽。每一设置在切辊2上的切槽刀片4具有平刃部5,如图2所示,该平刃部是通过外圆磨磨削每一切槽刀片4的切刃,并彼此对准而获得的,因此每一切槽刀片4具有距切辊2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借助于这样制成的平刃部5,承受辊3可避免刮伤。切槽刀片4的切刃所形成的角θ,推荐在27°至30°之间,而由外圆磨削切刃所获得的平刃部5的宽度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板材上切槽的切槽装置,包括:切辊,该切辊具有数个切槽刀片,该切槽刀片设置在所述切辊的外圆周表面上;和承受辊,该承受辊设置成与所述切辊接触,所述板材被送入切辊与承受辊之间,以便在板材上制出槽,其中,所述数个切槽刀片中的每一刀片具有平刃部,该平刃部彼此对准,于是所述数个切槽刀片具有相同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重雅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