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302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包括动模体(1)、定模体(2)及设于动模体(1)和定模体(2)之间的模腔(3);所述的动模体(1)和定模体(2)之间还设有流道(4);所述的模腔(3)有两个,该两个模腔(3)相互对称;所述的两个模腔(3)上均设有浇口(5),所述的流道(4)通过该两个浇口(5)分别与所述的两个模腔(3)连通;所述的两个模腔(3)的短边相邻设置;所述的浇口(5)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模腔(3)的宽度比模腔(3)中部的宽度窄的端部上。该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对模具压力均匀、可减小注射压力且可使保压到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内门扣手属于汽车配件。用于制造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包括动模体、定模体及设于动模体和定模体之间的模腔。所述的动模体和定模体之间还设有流道。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现有技术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一般都设有两个模腔,即可同时注塑两个产品。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的两个模腔的长边相邻设置且该两个模腔相互对称。所述的两个模腔较宽的通道的长边侧壁的中部分别设有浇口,所述的流道通过该两个浇口分别与所述的两个模腔连通。此种现有技术的模具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从模腔较宽通道的地方进胶,会导致对模具的压力不均匀,注射压力大且保压不到位,从而使得产品表面有缩痕,顶针位置表面的皮纹发亮,而且由于注射压力大,还容易产生飞边,从而降低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模具压力均匀、可减小注射压力且可使保压到位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包括动模体、定模体及设于动模体和定模体之间的模腔;所述的动模体和定模体之间还设有流道;所述的模腔有两个,该两个模腔相互对称;所述的两个模腔上均设有浇口,所述的流道通过该两个浇口分别与所述的两个模腔连通;所述的两个模腔的短边相邻设置;所述的浇口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模腔的宽度比模腔中部的宽度窄的端部上。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的所述的两个模腔的短边相邻设置;所述的浇口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模腔的宽度比模腔中部的宽度窄的端部上。由于进料口进胶的时候不会一下子扩散,可做到有效保压,也可以减少注射压力,对模具的压力也均匀,从而使得产品表面缩痕不明显,顶针位置表面的皮纹无发亮,注射压力小了,也就不容易产生飞边,从而可提闻广品的合格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两个浇口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模腔的宽度比模腔中部薄的长边的端部上。采用此种结构后,由于模腔长边的端部宽度比较窄,而且可有效地散开胶,因此为进料口的最佳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动模体,2、定模体,3、模腔,3.1、短边,4、流道,5、浇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包括动模体1、定模体2及设于动模体I和定模体2之间的模腔3。所述的动模体I和定模体2之间还设有流道4。所述的模腔3有两个,该两个模腔3相互对称。所述的两个模腔3上均设有浇口 5,所述的流道4通过该两个浇口 5分别与所述的两个模腔3连通。所述的两个模腔3的短边3.1相邻设置。所述的浇口 5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模腔3的宽度比模腔3中部的宽度窄的端部上。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浇口 5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模腔3的宽度比模腔3中部薄的长边的端部上。本具体实施中,所述的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用于注塑08款捷达汽车内门扣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包括动模体(1)、定模体(2)及设于动模体(1)和定模体(2)之间的模腔(3);所述的动模体(1)和定模体(2)之间还设有流道(4);所述的模腔(3)有两个,该两个模腔(3)相互对称;所述的两个模腔(3)上均设有浇口(5),所述的流道(4)通过该两个浇口(5)分别与所述的两个模腔(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模腔(3)的短边相邻设置;所述的浇口(5)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模腔(3)的宽度比模腔(3)中部的宽度窄的端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内门扣手的模具,包括动模体(I)、定模体(2)及设于动模体(I)和定模体(2)之间的模腔(3);所述的动模体(I)和定模体(2)之间还设有流道(4);所述的模腔(3)有两个,该两个模腔(3)相互对称;所述的两个模腔(3)上均设有浇口(5),所述的流道(4)通过该两个浇口(5)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光江连陈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韦博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