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构件与不锈钢构件的接合方法及切削工具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901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以低成本和实用上足够的接合强度接合以碳化钨为主成分的超硬合金构件和不锈钢构件的实用性优异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以碳化钨为主成分的超硬合金构件1和不锈钢构件2的接合方法的特征是,使超硬合金构件1和不锈钢构件2分别与电极3、4连接,在此超硬合金构件1和不锈钢构件2互相压紧的状态下,使脉冲电流从上述电极3、4流向超硬合金构件1和不锈钢构件2,然后通过焊着使两者接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硬合金构件与不锈钢构件的接合方法及使用超硬合金制造切削工具的方法。
技术介绍
以碳化钨为主成分,与钴、钽、铬等混合而成的超硬合金具有非常高的硬度,通常用作高精度加工金属材料和印刷电路板等硬质材料的钻头等的原材料。这种超硬合金制钻头具有下述结构。以往例1(整体型)将超硬合金棒材的一端加工成刃部,另一端加工成刃柄。以往例1中,因为刃部和刃柄做成一体,而且整体都是用价格昂贵的超硬合金制成,所以存在成本极高的缺点。另外,在刃部比刃柄直径小的情况下,还存在该刃部直径很难加工的缺点和因加工除去超硬合金而造成浪费的缺点。以往例2(嵌合型)如图1所示,在不锈钢制的棒材22上开设凹部23(孔部),在此凹部23中烧嵌插入超硬合金制的棒材21,然后在超硬合金侧形成刃部,在不锈钢侧形成刃柄部。以往例2比以往例1成本可降低,但对插入到凹部23的部分和供超硬合金制棒材21插入的不锈钢,都必须进行极高精度的孔加工,而且超硬合金制的棒材21必须多留插入凹部23部分的长度,其结果是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它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提供一项能以实用上足够的接合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硬合金构件与不锈钢构件的接合方法,所述方法是以碳化钨为主成分的超硬合金构件和不锈钢构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超硬合金构件和不锈钢构件分别连接在电极上,在上述超硬合金构件和不锈钢构件互相压紧的状态下,让脉冲电流从上述电极流向上述超硬合金构件和不锈钢构件,然后通过焊着使两者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山一郎涌井秀夫
申请(专利权)人:佑能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