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专用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925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用作笔杆但不限于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加工方法,所述金属工件为横截面轮廓形状大体呈三角形,三角区域呈弧形过渡的薄壁管状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为按如下工序进行加工处理:    a、用尺寸合适的薄壁圆铜管作原材料,使所述薄壁圆铜管强行拉伸通过成形模具,迫使其变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    b、按需要裁成形状、尺寸均相同的若干所述工件;    c、将所述工件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d、将所述工件的表面进行喷漆或电镀处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可用作笔杆但不限于用作笔杆的横截面呈弧状过渡三角形工件的加工工艺及其专用抛光装置,特别是上述工件的成形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及其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1417039A公开了一种笔具,该笔具的笔杆的横截面轮廓形状大体呈三角形,三角区域呈弧形过渡,适宜用金属黄铜制作。但该文献没有公开此笔杆的成形加工、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因该笔杆形状特殊,现有技术不能有效地解决该金属笔杆及其类似物的成形加工和表面处理问题,特别是其表面抛光问题,一直没有对该金属笔杆及其类似物工件能连续、有效的进行抛光加工的装置。当然,上述金属笔杆及其类似物工件可以用手工进行抛光加工。但实施的实际情况是不但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且抛光不均匀,各人更是参差不齐,不能达到统一的品质要求标准。所以,迫切需要有对该金属笔杆及其类似物工件能连续、有效的进行抛光加工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对该金属笔杆及其类似物工件的成形加工、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和能连续、有效的进行抛光加工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用作笔杆但不限于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加工方法,所述金属工件为横截面轮廓形状大体呈三角形,三角区域呈弧形过渡的薄壁管状物,所述加工方法为按如下工序进行加工处理a、用尺寸合适的薄壁圆铜管作原材料,使所述薄壁圆铜管强行拉伸通过成形模具,迫使其变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b、按需要裁成形状、尺寸均相同的若干所述工件;c、将所述工件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d、将所述工件的表面进行喷漆或电镀处理。为表明产品出处、商标、说明事项等,满足市场需求,所述的工件的表面经上述工序后,可再进行印刷或雕刻处理。为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所述的抛光处理,适合在所述工件的专用抛光装置上进行。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为能连续、有效的进行抛光加工的装置为一种可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专用抛光装置,所述金属工件为横截面轮廓形状大体呈三角形,三角区域呈弧形过渡的薄壁管状物。所述抛光装置包含有一机架,用于支撑本机;一动力装置及其传动装置,用来提供动力;一链式工位装置,用来固定工件和自转式输送工件;所述的链式工位装置由若干个带有工件自转装置的工件装置以铰链方式联接成环形,套装于一对链轮式转盘上,并由其驱动。三个带有靠紧装置的砂轮装置,排成一排,位于所述的环形回转式工位装置的一侧,用来依次完成抛光工作。另一侧为操作工位,工人在此处进行工件的装卸工作。所述的链式工位装置的工件装置由固定轴、套装于轴上的至少一只滚动轴承及位于顶端的三角内芯组成,所述的驱动转盘作用于所述的滚动轴承上。从而带动链式工位装置转动。所述的工件自转装置,为一齿轮齿条啮合装置,由位于所述链式工位装置外侧的固定齿条和与其啮合的固装在每个工件装置的固定轴上的转动齿轮组成。这样,驱动转盘带动链式工位装置的工件装置移动,上述固定轴上的转动齿轮就在固定齿条的作用下自转,从而带动套在顶端三角内芯上的工件自转。其自转的转速设计,与上述三个带有靠紧装置的砂轮装置的间隔距离设计,正好使所述砂轮完成对每一侧套装于三角内芯上的工件弧形面的抛光,而在完成上一抛光段后,工件移动至下一抛光段初始位置时,工件自转正好位于下一待抛光弧形面的初始位置,即工件装置在经过两砂轮装置间隔距离时,正好自转若干整数转。三角内芯为一与工件紧密相配的长度合适的棒状物,即便于所述工件套入,而且套入后不会相对转动。其横截面轮廓形状大体呈三角形,三角区域呈弧形过渡,顶端稍尖,便于所述工件套入和拔出。砂轮装置的靠紧装置,为一空气动力装置,由真空气泵、负压气缸、空气密封管及活塞连杆装置组成。真空气泵提供负压,经密封管使负压气缸产生负压,负压气缸中的活塞受吸力往里移动,经连杆机构带动砂轮架向机向摆动,使砂轮始终靠紧工件而工作。因工件进行磨削抛光作业,会产生较多的粉尘,从而影响工作环境。为了有效地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可在本专利技术抛光装置的适当位置,配置引风式除尘装置。所述的引风式除尘装置由引风机、引风管道及至少一个进出口组成,进口最好设置在所述的抛光装置砂轮抛出向合适的位置上。另一种可用作笔杆但不限于可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专用简易抛光装置,所述金属工件为横截面轮廓形状大体呈三角形,三角区域呈弧形过渡的薄壁管状物,所述抛光装置含有由转动轴驱动的至少一个转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抛光装置还配有至少一根专用套棒,所述专用套棒为与所述工件相配的长度合适的棒状物,适合一次性套入若干个所述工件,其横截面轮廓形状大体呈三角形,三角区域呈弧形过渡,顶端稍尖,便于所述工件套入。一般每台简易抛光装置可配置1至2个所述砂轮,由一个工人进行操作。工人可先将若干个工件,一般宜一次4至6个套入套棒,然后将套入套棒的工件在转动的砂轮上一起抛光,以提高工效。此简易抛光装置可依次装在一长转轴上,形成机组。以节约综合资源,便于管理,还便于一起配置引风式除尘装置,以有效地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所述的引风式除尘装置由引风机、引风管道及至少一个进出口组成,进口设置在所述的抛光装置最好设置在砂轮抛出向合适的位置上。简易抛光装置的优点是用低廉的投资,即可有效地解决所述工作的抛光问题。以上两种抛光装置的抛光砂轮,均可由细砂粒、强力胶、硬质纤维粘合而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所述工件能有效地进行成形加工、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地解决该金属笔杆及其类似物的成形加工和表面处理问题,特别是其表面抛光问题。对该金属笔杆及其类似物工件提供了一种能连续、有效的进行自动抛光加工的装置,和投资低廉的、可行的简易抛光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用作笔杆的金属工件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用上述笔杆制成的笔具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链式工位装置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链式工位装置主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链式工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带有工件自转装置的工件装置示意图。图12为位于顶端的三角内芯横向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带有靠紧装置的砂轮装置主视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带有靠紧装置的砂轮装置俯视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抛光装置的带有靠紧装置的砂轮装置侧视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简易抛光装置笔杆工件套入专用套棒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简易抛光装置工作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式抛光装置的引风式除尘装置的浸没式出口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1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如图1所示的横截面大体呈三角形(如图3所示)的薄壁管状物,各边均呈圆弧形连接,其上下两端截成斜面(如图2所示),用作笔杆,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笔杆宜选用金属黄铜H65拉管裁制。如上所述的笔杆工件按如下步骤工艺进行加工1、用尺寸合适的薄壁圆铜管作原材料,将所述薄壁圆铜管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智铭
申请(专利权)人: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