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972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优质高效的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新工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包括丝网版制作工程、油墨调配工程和其后的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为UV固化油墨,所述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先后包括待印表面火焰处理工序、丝网印刷工序、紫外线固化处理工序;其印刷牢固度好,尤其适用多色套印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
技术介绍
应用最广的有机塑料,当属聚烯烃塑料,如聚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及聚苯乙烯等。聚烯烃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与人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塑料制品通常需要在其表面印刷图文,但聚烯烃塑料的最大缺陷是其表面附着力差。一般不对塑料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或不使用特制的专用油墨,就无法实施有效的印刷。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溶剂型油墨。一般采用在印刷前进行火焰预处理的方法,增加其表面张力,从而提高其表面附着力;然后移交下一工序在24小时内进行印刷。在进行多色套印时,需在各色丝网印架上分别定位,下一色印刷必须等上一色印刷自然干燥后才可进行。较近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59863C公开了一种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采用印刷后进行火焰渗融处理的方法。同时,其公开的多色套印方法,也是需在各色丝网印架上分别定位,下一色印刷必须等上一色印刷自然干燥后才可进行。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均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溶剂型油墨极易挥发,固体成分低,在印刷承印物上渗透性大,导致印刷综合成本偏高;采用溶剂型油墨的印刷,普遍存在摩擦变软、易脱落的严重缺陷。又由于溶剂型油墨干燥时间过长的特性,极不适合工业自动化生产。在进行多色套印时,由于需在各色丝网印架上分别定位,下一色印刷必须等上一色印刷自然干燥后才可进行,导致多色套印时容易产生叠色现象,并且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优质高效的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新工艺。其印刷牢固度好,尤其适用多色套印的自动化生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包括丝网版制作工程、油墨调配工程和其后的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为UV固化油墨。所述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先后包括待印表面火焰处理工序、丝网印刷工序、紫外线固化处理工序。为保证一致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先后包括待印表面火焰处理工序、丝网印刷工序、紫外线固化处理工序,在一专用装置上连续进行,以便于自动化生产。所述待印表面火焰处理工序前,还有所述工件的定位工序,使得其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印刷,以保证印刷位置的准确无误,尤其是保证多色套色的准确无误。所述定位工序由一红外线光电定位装置对所述工件实行自动定位。使用红外线光电定位装置可以使工件快速而准确无误地得以定位,保证印刷位置的准确无误,和印刷生产的高速运行。所述专用装置上可配置2个以上丝网印刷装置并各自配以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油墨,将所述丝网印刷工序、紫外线固化处理工序反复连续进行,实行多色套印或所述制品不同区域的同色印刷。所述的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采用由浅色到深色的顺序进行印刷。这样有利于多色套印顺利进行。所述丝网版制作工程采用420目聚酯丝网布;并采用中空铝材型网框,使用电子数显张力计随时检测绷网张力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了绷出的丝网版张力在25~30N/CM范围内。所述丝网版制作工程中,采用随形菲林制作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新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易于规模化生产,且印刷的产品确保安全环保,具有图案立体层次感强,耐水、耐醇、耐磨、抗老化好的优点,其印刷牢固度好,尤其适用多色套印的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全套工艺包括丝网版制作工程、油墨调配工程和其后的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其中,丝网版制作工程、油墨调配工程可分别进行或同时进行;其后的工件丝网印刷工程,是在全自动五色UV丝网印刷机上,对聚丙烯笔杆实施优质高效的多色套印。一、概况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紫色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的范围。UV固化油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油墨,采用瞬间固化干燥方式,它不含挥发性溶剂;采用UV油墨的丝网印刷别具一格的立体感觉。自从20年前UV油墨投入商业应用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现在,UV油墨的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在胶印工艺、丝网印刷工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已普遍应用于食品、饮料、烟酒、药品表面,会给人产生一种等卫生要求较高的食品包装上,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各类纸张、塑料及光盘等材料。我国的制笔工业已跻身于世界制笔工业大国的行列,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目前,国内笔类的聚丙烯材料丝网印刷还是主要采用溶剂型油墨,而且依赖国外进口油墨进行表面印刷。由于溶剂型油墨溶剂极易挥发,固体成分低,在印刷承印物上渗透性大,导致印刷综合成本偏高,又由于溶剂型油墨干燥时间过长的特性,极不适合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且丙烯笔杆上采用溶剂型油墨的印刷,普遍存在摩擦变软、易脱落的严重缺陷,难以满足国际客户的使用要求。而UV油墨中没有溶剂存在,而且只有在紫外线照射下,才发生化学反应,由线性结构迅速向网状结构转变,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正是这一特点,克服了油墨在印刷上容易发生性变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油墨被转移到笔杆表面后难以干燥的问题,印刷膜层又有很好的耐水、耐醇、耐磨、抗老化等优点。为了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丙烯笔杆上采用紫外线(UV)固化全自动丝网印刷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显得极为重要。丙烯笔杆UV全自动丝网印刷是在文具行业方面长期采用传统手工丝网印刷方式上的一次飞跃性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发展前景。二、主要技术指标 三、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具体内容①针对笔杆形状特别,锥度大,印刷时图案会变形的问题,研发出一套可靠、有效的随形菲林制作法,解决了异型笔杆表面印刷图案变形的难题。②结合笔杆印刷的自身特点,改变了常规的先火焰后定位印刷方式,研发出先定位再火焰的处理工艺,有效避免印刷过程中笔杆表面划伤,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③采用高精度电子感应定位系统,转盘间歇式的印刷原理,使笔类产品的UV五色丝网印刷一次成型,明显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印刷品的套色精度,使五色丝网印刷效率高达到1.5秒/支;图案套色误差小于0.2mm。并可使印刷后的产品性能达到耐醇性(500g力打磨)≥100次;耐磨性(500g力打磨)≥500次;3M测试无脱落。④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尤其是五色印刷的UV油墨叠色的大难题。⑤开发了一套可靠、简洁的UV丝网印刷制版工艺及全自动UV五色丝网印刷工艺(采用自动上料→定位→火焰→印刷→光固→自动下料的笔类产品印刷工艺)2、技术关键丙烯笔杆UV全自动丝网印刷主要技术①必须保证在快速印刷下的UV油墨牢固地附着于丙烯笔杆表面,并具有长期的附着力。②印刷图案必须清晰、完整无变形,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控制网点类型、张力水平、感光胶的厚度以及网版制作来有效的保证UV膜层的厚度。另外,合理控制全自动印刷机的火焰处理系统、刮刀压力、印刷角度、刮印速度、及UV灯的强度。3、解决这些关键技术的途径和方法(1)用随形菲林制作法解决印刷图案变形问题由于笔杆形状差异性大,如中间凸或中间凹,印刷笔杆时,笔杆上的圆形图案会出现变形,由正圆形变成椭圆。如中间凸的笔杆,印刷圆形图案时,横向(宽度)变化小,基本无变化;而纵向(高度)变化大,图案拉长。其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包括丝网版制作工程、油墨调配工程和其后的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为UV固化油墨;所述工件丝网印刷工程先后包括待印表面火焰处理工序、丝网印刷工序、紫外线固化处理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象宏王平刘景春程贞民
申请(专利权)人: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