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的图4中公开了一种门把手装置,其减轻了与把手基座连结的操作部件的行程末端位置处的撞击音。在专利文献I的构造中,在把手装置中,在车身主体(把手基座)上可旋转操作地连结上锁/解锁操作按钮(操作部件),对操作部件的操作经由杆部向门锁装置传递。在用于将杆部与操作部件连结而安装在操作部件上的支架部件上,一体地形成缓冲部,该缓冲部在操作部件移动至行程末端位置时,与设置在把手基座侧的止动部抵接,防止向行程末端位置移动时的撞击音的发生。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平6 - 79975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构造中,向为了发挥缓冲效果而由软质材料形成的支架部件上反复施加较大的冲击载荷,并且,支架部件在行程末端位置处始终承受静载荷。因此,存在支架部件的弹性性能随时间经过而失效,支架部件的缓冲效果削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长期地防止缓冲音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具有:把手基座I ;操作部件2,其可旋转地轴支撑在把手基座I上,通过操作部件2从初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15 JP 2010-2327031.一种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把手基座(I); 操作部件(2),其可旋转地轴支撑在所述把手基座(I)上,通过操作部件(2)从初始位置向操作位置的旋转,从而经由操作力传递部(3)对门锁装置(4)进行操作; 连结保持部件(6),其由与所述操作部件(2)相比软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安装在所述操作部件(2)上,在安装状态下,保持所述操作力传递部(3)的一端向所述操作部件(2)的连结,并且与所述把手基座(I)的止动壁面(5)抵接而决定所述操作部件(2)的操作行程末端位置;以及 第2止动部(7),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件(2)上,在超过由所述连结保持部件(6)决定的操作行程末端位置的超行程位置处,与所述把手基座(I)抵接,限制由于超行程导致的所述连结保持部件(6)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保持部件(6 )上形成止动凸条(8 ),通过该止动凸条(8 )与把手基座(I)的止动壁面(5)之间的抵接,决定所述操作行程末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力传递部(3)具有缆线装置,所述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