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门内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将框状的饰框部件与把手基座的上端部连结的内把手装置。在专利文献I的构造中,内把手装置具有与把手基座连结的内把手(操作把手)和内把手边框(饰框部件)。饰框部件与把手基座的连结,通过使在饰框部件上形成的爪部与把手基座的颚部卡止而进行。饰框部件的拆卸操作,是通过将螺丝刀插入在饰框部件上形成的切口部后撬起而进行的。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 - 193330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构造中具有下述缺点,即,由于需要螺丝刀等工具,因此饰框部件的拆卸操作的作业性较差,并且由于上述切口部向表面露出,因此破坏了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门内把手装置,其使饰框部件的拆卸操作性提高,并且美观性也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车辆的门内把手装置可以具有:把手基座2,其轴支撑操作把手I ;饰框部件3,其与把手基座2的上端缘部连结,形成为框状且可弹性变形;以及多个连结部4,其将把手基座2和饰框部件3连结。多个连结部4分别具有:卡止部6,其在把手基座2上形成;以及被卡止部5,其在饰框部件3上形成,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15 JP 2010-2327041.一种车辆的门内把手装置,其具有: 把手基座(2),其轴支撑操作把手(I); 饰框部件(3),其与前述把手基座(2)的上端缘部连结,形成为框状且可弹性变形;以及 多个连结部(4),其将前述把手基座(2)和前述饰框部件(3)连结, 前述多个连结部(4)分别具有:卡止部(6),其在前述把手基座(2)上形成;以及被卡止部(5),其在前述饰框部件(3)上形成,与前述卡止部(6)弹性卡止, 前述多个连结部(4)具有: 第I连结部(4-1),其具有斜面(7 ),通过向前述饰框部件(3 )施加的水平操作力,该斜面(7)产生使前述饰框部件(3)向框外侧移动的分力,从而解除卡止状态; 第2连结部(4-2),其利用由于前述第I连结部(4-1)的卡止解除而产生的第I连结部附近的可动区域,使前述饰框部件(3)变形,从而解除卡止;以及 第η连结部(4-n),其利用伴随前一个连结部(4-1、4-2)的卡止解除而产生的可动区域,使前述饰框部件(3)变形,从而解除卡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内把手装置, 前述被卡止部(5)形成...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