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模具型腔薄层焊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621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锻造模具型腔薄层焊补工艺,克服传统模具的修复方式费用高、耗时长、可修复次数少的缺点,采用模具整体加温焊接、先圆周后中间的焊补顺序、控制层厚的多层焊方式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本发明专利技术修复时间大为缩短,费用减少,修复质量可靠,可反复修复10次以上,明显延长了模具使用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锻造用模具,特别是关于锻造用模具的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锻造是机械产品生产的常用技术之一,锻造用的模具是产品成型的关键,但由于锻造时重复对模具的强力锻打,一定时间后,模具型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几何尺寸扩大,以及在某些部位产生裂纹,出现这种情况后,一般是采用整体下落的修复方式,但这种传统方式的费用和耗时均较大,且对模具的修复次数一般小于3-5次。近年来,有一种直接采用焊补的模具修复方式,是采用一种符合模具要求的高硬度焊条,直接焊接在模具型腔中,从而恢复模具型腔的原来尺寸,但这种修复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完备,用于少量的细小裂纹等修复尚可,用于模具型腔整体几何尺寸扩大的修复未见有完整的技术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传统修复方式费用高耗时长可修复次数少的缺点,提供一种可用于模具型腔整体修复的工艺完备成熟的锻造模具型腔薄层焊补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先将模具型腔均匀扩大3-5mm,然后将模具整体加温至350-400℃并保持此温度进行焊补,焊条加温至300-350℃保持40-70分钟,自然降至常温后用于焊补,电焊时,从模具型腔的圆周边沿开始,逐渐向模具型腔中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造模具型腔薄层焊补工艺,先将模具型腔均匀扩大3-5mm,然后将模具整体加温至350-400℃并保持此温度进行焊补,焊条加温至300-350℃保持40-70分钟,自然降至常温后用于焊补,其特征在于:电焊时,从模具型腔的圆周边沿(1)开始,逐渐向模具型腔中间(2)进行,最后在中间(2)结束,并采用多层焊的方式,每层焊补厚度控制在0.8-1.5mm之间,每一层均从圆周边沿(1)开始,在模具型腔中间(2)结束,直至略超过模具型腔原来尺寸,然后将模具进行回火,回火温度400-500℃,回火保温时间按模具最大厚度1小时/2.5cm确定,回火后自然降至常温,再精加工模具型腔至原来使用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道财张运军曹世金余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