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寄存器电路。
技术介绍
在数字电路的世界里,电路的实现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状态仅与当前的输入有关,时序逻辑电路一般均与当前时钟之前的输入有关。基于这些特点,数字电路中控制状态机的实现离不开时序逻辑电路,此外数字电路中常采用的流水线技术、时钟同步技术等均离不开时序逻辑电路,而时序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数据寄存器,因此在当今广泛应用的数字电路中,寄存器电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广泛使用的寄存器电路均由主从两级锁存器构成,基于锁存器结构的电路在空间、宇航等应用领域中,由于大量存在的高能粒子、宇宙射线等产生的辐射效应,将会对电路中的锁存器带来严重影响。如单粒子翻转等辐射效应,会造成锁存数据的翻转,由此破坏寄存器寄存的数据,且随着集成特征电路尺寸的不断减小,辐射效应对于寄存器电路的影响随之加重。为满足空间、宇航等应用领域的特殊需求,对寄存器电路的辐射加固设计变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寄存器电路,以提高寄存器的抗辐照性能。( 二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寄存器电路,该寄存器电路包括第一级主锁存器1、第二级从锁存器2、第一反相器3和第二反相器4,其中:第一级主锁存器I有2个数据输入,分别来自寄存器的数据输入di及寄存器的互补数据输入dib ;第一级主锁存器I有I个时钟输入ck ;第一级主锁存器I有2个数据输出,分别为锁存数据ql及互补的锁存数据qlb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寄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寄存器电路包括第一级主锁存器(1)、第二级从锁存器(2)、第一反相器(3)和第二反相器(4),其中:第一级主锁存器(1)有2个数据输入,分别来自寄存器的数据输入di及寄存器的互补数据输入dib;第一级主锁存器(1)有1个时钟输入ck;第一级主锁存器(1)有2个数据输出,分别为锁存数据ql及互补的锁存数据qlb;第二级从锁存器(2)有2个数据输入,分别来自第一级主锁存器(1)的数据输出ql及互补的数据输出qlb;第二级从锁存器(2)有1个时钟输入ck,来自寄存器的互补时钟输入ckn;第二级从锁存器(2)有2个数据输出,分别为寄存器的寄存数据rq及互补的寄存数据rqb;第一反相器(3)的输入为寄存器的数据输入di,输出为寄存器的互补数据输入dib;第二反相器(4)的输入为寄存器的时钟输入ck,输出为寄存器的互补时钟输入ck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单粒子翻转的寄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寄存器电路包括第一级主锁存器(I)、第二级从锁存器(2)、第一反相器(3)和第二反相器(4),其中: 第一级主锁存器(I)有2个数据输入,分别来自寄存器的数据输入di及寄存器的互补数据输入dib ;第一级主锁存器(I)有I个时钟输入ck ;第一级主锁存器(I)有2个数据输出,分别为锁存数据ql及互补的锁存数据qlb ; 第二级从锁存器(2)有2个数据输入,分别来自第一级主锁存器(I)的数据输出ql及互补的数据输出qlb ;第二级从锁存器(2)有I个时钟输入ck,来自寄存器的互补时钟输入ckn ;第二级从锁存器(2)有2个数据输出,分别为寄存器的寄存数据rq及互补的寄存数据rqb ; 第一反相器(3)的输入为寄存器的数据输入di,输出为寄存器的互补数据输入dib ; 第二反相器(4)的输入为寄存器的时钟输入ck,输出为寄存器的互补时钟输入ck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单粒子翻转的寄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主锁存器(I)与所述第二级从锁存器(2)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0)、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0)、第一 PMOS晶体管电阻(108)、第二 PMOS晶体管电阻(109)、第一传输管N MOS晶体管(103)和第二传输管NMOS晶体管(203),其中: 第一存取NMOS晶体管(103)连接于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0),第二存取NMOS晶体管(203)连接于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0),第一 PMOS晶体管电阻(108)和第二 PMOS晶体管电阻(109)并行地连接于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0)与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0)之间,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0)与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0)构成交叉耦合的锁存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单粒子翻转的寄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0)包括第一输入PMOS晶体管(104)、第二输入PMOS晶体管(106)、第一负载NMOS晶体管(105)和第二负载NMOS晶体管(107),其中: 第一输入PMOS晶体管(104)的源端或漏端与第一负载NMOS晶体管(105)的源端或漏端相连,构成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兀的第一输出outlO ; 第一负载NMOS晶体管(105)的栅端接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OUtll ; 第二输入PMOS晶体管(106)的源端或漏端与第二负载NMOS晶体管(107)的源端或漏端相连,构成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outll ; 第二负载N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华,于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