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在浮动车轨迹融合中复合路ロ的识别与构建方法,属于导航、电子地图、智能交通系统和数据挖掘的交叉领域。
技术介绍
为了获得实际路状信息,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导航服务,对浮动车走行轨迹的收集以及融合成模拟地图是ー种比较实用的方法。然而,由于浮动车采集的行车轨迹只是在离散时间点上采集的位置信息,因此会导致采集的行车轨迹产生随机的形状损失(形状损失程度与采集的时间间隔和车速有夫)以及通过行车轨迹形状融合产生的形状损失,尤其在复合路ロ,可能造成模拟地图严重失真。如在图2所示的实际道路上浮动车采集的行车轨迹如图3所示,经过形状融合产生的模拟地图如图4所示,产生了严重的失真,这种失真使得模拟地图中的复合路ロ不能被识别出来,严重影响模拟地图的显示、和电子地图道路的匹配以及对浮动车信息的有效归类、数据挖掘,并严重影响基于浮动车采集信息对电子地图数据进行修正等高级应用。相关名词解释:1.浮动车带有各种传感器、能采集相关信息的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汽车。2.行车轨迹浮动车在走行过程中采集的、用一系列形状点表示的轨迹形状。3.形状融合将形状上相近的各个轨迹的形状点按照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浮动车轨迹融合中复合路口的识别与构建方法,表示道路连通网络,虚拟出来的节点对象定义为结点NODE,近似理解为现实道路的一个路口;表示NODE与NODE之间通路的曲线型对象定义为LINK,近似理解为现实道路连接两个路口的一段道路;与上下线分离的道路形成的路口称为复合路口;以浮动车轨迹融合成的模拟地图中的路口(NODE_A)及其连接的所有LINK作为对象进行判定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LINK分组配对:根据拓扑关系对交叉点所连接的LINK进行分组及根据LINK的形状对交叉点所连接的LINK进行配对成LINK对;如果LINK组中没有任何LINK或同时存在进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浮动车轨迹融合中复合路ロ的识别与构建方法,表示道路连通网络,虚拟出来的节点对象定义为结点NODE,近似理解为现实道路的一个路ロ ;表示NODE与NODE之间通路的曲线型对象定义为LINK,近似理解为现实道路连接两个路ロ的一段道路;与上下线分离的道路形成的路ロ称为复合路ロ ;以浮动车轨迹融合成的模拟地图中的路ロ(N0DE_A)及其连接的所有LINK作为对象进行判定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LINK分组配对:根据拓扑关系对交叉点所连接的LINK进行分组及根据LINK的形状对交叉点所连接的LINK进行配对成LINK对;如果LINK组中没有任何LINK或同时存在进入LINK与退出LINK的LINK对的个数为0,且退出处理并结束; 步骤ニ、实例化复合路ロ模型:即根据复合路ロ模型建立LINK间及配对后的LINK对间的逻辑关系,形成ー个复合路ロ的实例; 步骤三、用概率统计模型对复合路ロ进行确认:即根据浮动车行车在复合路ロ各个方向的通行概率对复合路ロ实例的LINK、NOE、以及LINK和NODE间的关系进行确认、修正以及调整操作;判断复合路ロ模型是否成功,否就退出处理并结束; 步骤四、复合路ロ构建:即对确认完成的复合路ロ的实例的LINK、NODE以及LINK间的接续关系进行调整、构建出符合实际路状的复合路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车轨迹融合中复合路ロ的识别与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把N0DE_A连接的所有LINK按进入LINK和退出LINK进行分组; 1.2)把进入LINK组中的LINK与退出LINK组中的LINK进入配对成LINK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车轨迹融合中复合路ロ的识别与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计算LINK对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2.2)建立LINK对与LINK对之间的关系; 2.3)添加直行LINK对之间的内LINK。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车轨迹融合中复合路ロ的识别与构建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敦尧,王志伟,宋向勃,刘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