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及用于油箱系统的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8005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列举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1)以及用于该油箱系统(1)的操作方法。油箱系统(1)包括用于天然气的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和用于天然气和/或液化气的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包括设计成填充有天然气的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所述类型油箱系统的操作方法,在该方法中,油箱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填充有天然气。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利用天然气操作的车辆已经为人所知。尽管在价格和环境相容性方面,天然气均优于汽油和柴油两者,但利用天然气操作的车辆在全部已注册车辆的总数中仅占据微不足道的部分。这具体地是因为用于天然气的燃料供应站明显地少于用于汽油和柴油的燃料供应站这一事实,因此车主想转换到天然气的意愿非常低。为解决所述问题,从日本专利2002257618A已知油箱能够填充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或液化气(LPG-液化石油气)。虽然这样增强了车辆的适应性,但这也要基于某些条件。例如,天然气在大约200bar的压力下存储,而液化气在大约10到15bar的压力下存储。这意味着填充天然气的油箱不能轻易地再填充液化气。这仅在油箱中的压力已降至10到15bar以下时是可能的。如所清楚明了的,由此,看似获得的适应性在实践中是非常受限的。此外,用天然气且还用汽油两者来操作车辆是众所周知的。为此,所述车辆具有大约10到15升存储容量的单独的油箱。虽然这样可以受益于非常密集的用于汽油的燃料供应站网络,但为此需要提供具有单独的管线、泵等等的完整汽油箱系统,这首先限制了谈到的车辆中的空间可用性,并且其次导致这样的车辆的增加的购买成本。因此,潜在用户很少购买这样的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列出一种改进的油箱系统以及改进的用于该油箱系统的操作方法。具体地,寻求增大气体操作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的适应性并由此明显地增大使用者的接受性,而不需要单独的汽油箱。通过前文部分中所述类型的油箱系统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该油箱系统包括被设计成填充有天然气和/或液化气的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此外,通过前文部分中所列举的类型的方法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该方法中,油箱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填充有天然气和/或液化气。这样,即使当相当数量的天然气仍储存在车辆中、具体地储存在第一压缩气体容器中时,车辆可以加注液化气燃料。不言而喻地,两个压缩气体容器也可以都只填充天然气。藉此,通过所陈述措施,至少明显地增大了车辆的适应性并由此提高了使用者的接受性,而不需要单独的用于汽油的油箱系统。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从从属权利要求以及结合附图从说明书中将变得清楚。可取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由此,促进了第二压缩气体容器的快速排空,并因而促进了用液化气及早续加燃料的可能性。然而不言而喻地,第一和第二压缩气体容器也可以具有相同尺寸,或者甚至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可以大于第一压缩气体容器。这样,能够增大以液化气操作的车辆的范围。有利地,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包括在其上部区域中的第一抽气管和在其下部区域中的第二抽气管。如果天然气和液化气的混合物储存在第二压缩气体容器中,则可以从第二压缩气体容器针对性地通过两个抽气管来抽取天然气或液化气。由于不同的比重,天然气聚集在压缩气体容器的上部区域中,而液化气聚集在下部区域中。此外有利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包括高度可调的抽气管。这是从第二压缩气体容器针对性地抽取天然气或液化气的另一可能性。如果抽气管处于第二压缩气体容器的上部区域中,则抽取天然气,而如果抽气管处于下部区域中,则抽取液化气。可取地,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包括分开的抽气管。这样,可以针对性地排空特定的压缩气体容器。此外可取地,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分配用于天然气的加注口颈,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分配用于天然气的加注口颈以及用于液化气的加注口颈。这里优选地,仅提供单个用于天然气的加注口颈用于两个压缩气体容器。这样,可以利用用于天然气和液化气的不同的连接系统。此外可取地,油箱系统包括布置在与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相连的抽提管线的路线中的流体分离器。这样,可以防止将天然气和液化气以混合形式引导离开油箱系统,因为在流体分离器中分离出液化气。有利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包括加热设备。这样,能够从第二压缩气体容器以气态蒸发和抽取液化气。加热设备可例如是电操作的。然而,此外在本情况中特别有利地,加热设备被设计用于联接到内燃机和/或燃料电池。加热设备可例如设计成联接到内燃机的和/或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此外,加热设备可设计用于联接到内燃机的和/或燃料电池的排气系统。这样,加热设备不需要消耗附加的能量,因为仅使用了内燃机的和/或燃料电池的废热。可取地,优先排空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这样,不仅能够尽可能快地执行续加天然气燃料,而且能够尽可能快地执行续加液化气燃料。就此而论,此外可取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的残压降低到低于15bar,具体地低于5bar。这样,不必完全排空第二压缩气体容器以便允许续加液化气燃料。有利地,通过储存在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中的天然气的压力能来执行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中的减压。这样,第二压缩气体容器的排空不需要消耗附加的能量。就此而论,特别有利地,通过由天然气驱动的抽吸射流泵来执行减压。为此,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连接到抽吸射流泵的推进剂喷嘴,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连接到抽吸射流泵的吸气口。抽吸射流泵包括布置在在管线中的推进剂喷嘴并且包括混合管,所述混合管布置在推进剂喷嘴的下游并且形成或连接到在流动路线中定位在推进剂喷嘴出口孔上游的吸气口。由于所产生的从推进剂喷嘴排出的流体的负压,液体和气体通过吸气口被抽吸到混合管中。例如,在德国专利DE 198 35 157中公开了所述类型的抽吸射流泵的示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可以以任意期望的方式组合。附图说明基于在附图的示意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在下面更为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图中:图1示出了示例性的油箱系统的回路框图;图2示出了具有两个抽气管的压缩气体容器;并且图3示出了具有高度可调的抽气管的压缩气体容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1,具有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并具有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这两个压缩气体容器2和3在各情况中分别分配一个切断阀4和5。此外,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被分配用于天然气的加注口颈6,并且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被分配用于天然气的加注口颈6和用于液化气的加注口颈7。具体地,油箱系统I包括用于天然气的单独的加注口颈6,该单独的加注口颈6能够用于压缩气体容器2和3两者。此外,油箱系统包括多路阀8和流体分离器9,流体分离器9布置在与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相连的抽提管线的路线中。此外,油箱系统I包括另一切断阀10、调压阀11、分配到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的加热设备13和抽吸射流泵14。这里,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连接到抽吸射流泵14的推进剂喷嘴,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连接到抽吸射流泵14的吸气口。如从图1能够看到的,油箱系统I连接到内燃机12。所述油箱系统I的功能如下:在正常操作中,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经由加注口颈6被填充大约200bar压力下的天然气。为此,打开阀4并且闭合阀10。多路阀8移动到其关闭来自加注口颈6的管线的位置。同样地,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能够再次经由加注口颈6被填充天然气。为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1),包括设计成填充有天然气的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其特征在于设计成填充有天然气和/或液化气的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DE 102011117158.8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I),包括设计成填充有天然气的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⑵, 其特征在于 设计成填充有天然气和/或液化气的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包括在其上部区域中的第一抽气管(5a)和在其下部区域中的第二抽气管(5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包括高度可调的抽气管(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包括分开的抽气管(4,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缩气体容器(2)分配有用于天然气的加注口颈¢),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分配有用于天然气的加注口颈(6)和用于液化气的加注口颈(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流体分离器(9),所述流体分离器(9)布置在与所述 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相连的抽提管线的路线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缩气体容器(3)包括加热设备(1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13)设计成用于联接到内燃机(12)和/或燃料电池。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箱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13)设计成用于联接到所述内燃机(12)的和/或所述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11.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林特纳P普彻
申请(专利权)人: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