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控式四通换向阀。其中,阀芯由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构成,在第一阀芯上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在第二阀芯上设有第三凸台、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第一凸台至第五凸台沿第一端盖向第二端盖的方向依次布置;在相邻的凸台之间形成空腔,第二、第三凸台之间的空腔内设有弹簧;第五凸台设有轴向通孔,第五凸台的外端面与第二端盖紧密接触;在第一、二、三、第四凸台的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相应的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补偿四通换向阀的泄漏和加工误差,消除执行液压缸的偏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换向阀,特别涉及ー种用于控制液压缸的四通换向阀。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工程技术中,时常会碰到执行液压缸的位移发生偏置的情況,甚至会发生撞缸,这大大降低了执行液压缸的工作性能。使执行液压缸位移发生偏置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控制阀的泄漏和加工误差,使得通过制执行液压缸的A油口和B油ロ的液压油流量不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液压缸偏置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内控式四通换向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内控式四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套、阀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特征是:所述阀芯由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构成,在第一阀芯上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在第二阀芯上设有第三凸台、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第四凸台、第五凸台沿第一端盖向第二端盖的方向依次布置; 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一腔,第一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用于控制执行液压缸的A油ロ,在第一凸台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一腔与油箱连通的第一回油ロ ;第一阀芯的第一端贯穿并伸出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或者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的主轴连接,或者与旋转比例电磁铁的转子连接;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相对并在第二凸台与第三凸台之间形成第二腔,第二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ニ腔与供油系统连通的进油ロ ;第二腔内设有一个弹簧,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均伸入所述弹簧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阀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ー阀芯固定连接; 在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之间形成第三腔,第三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用于控制执行液压缸的B油ロ,在第四凸台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三腔与油箱连通的第二回油ロ ; 在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之间形成第四腔,第四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四腔与供油系统连通的控油ロ ;第五凸台的外端面与第二端盖紧密接触,所述第五凸台设有轴向通孔,第二阀芯在第四腔所在的位置处设有与控油ロ连通的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与轴向通孔连通; 在第一凸台的朝向第二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能够使第一回油ロ与A油ロ连通的第一沟槽;在第二凸台的朝向第一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二沟槽,在第二凸台的朝向第三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三沟槽,进油ロ能够先后通过第三沟槽、第二沟槽与A油ロ连通;在第三凸台的朝向第二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四沟槽,在第三凸台的朝向第四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五沟槽,进油ロ能够先后通过第四沟槽、第五沟槽与B油ロ连通;在第四凸台的朝向第三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能够使第二回油ロ与B油ロ连通的第六沟槽;相互对应的第一沟槽、第四沟槽和第五沟槽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相互对应的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和第六沟槽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沿圆周方向交替错开布置; 所述阀套在第一沟槽、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第四沟槽、第五沟槽和第六沟槽所在的位置处分别对应地开有第一阀套窗ロ、第二阀套窗ロ、第三阀套窗ロ、第四阀套窗ロ、第五阀套窗口和第六阀套窗ロ,相互对应的第一阀套窗ロ、第二阀套窗ロ、第三阀套窗ロ、第四阀套窗ロ、第五阀套窗口和第六阀套窗ロ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进ー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第一凸台的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沿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四沟槽和第五沟槽沿所述第三凸台的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第六沟槽沿所述第四凸台的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进ー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阀套窗ロ、第二阀套窗ロ、第三阀套窗ロ、第四阀套窗ロ、第五阀套窗口和第六阀套窗ロ各自分别沿所述阀套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补偿四通换向阀的泄漏和加工误差,消除执行液压缸的偏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控式四通换向阀处于P —B工作状态(即第一工作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阀体、阀套和端盖部分是中心纵截面剖视 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控式四通换向阀处于P — A工作状态(即第二工作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3是阀体沿其中心纵截面剖开的三维结构示意 图4是阀套的三维结构示意 图5是第一阀芯的三维结构示意 图6是第二阀芯的三维结构示意 图7是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布关系示意 图中,I一阀体;2 —阀套;3—第一阀芯;4一第二阀芯;5—第一端盖;6—第二端盖;7—第一凸台;8—第二凸台;9一第三凸台;10—第四凸台;11 一第五凸台;12—第一阀芯的第一端;13—第一阀芯的第二端;14一第二阀芯的第一端;15—弹簧;16—弹簧的一端;17—弹簧的另一端;18—第一腔;19ー第二腔;20—第三腔;21—第四腔;22—径向通孔;23—轴向通孔;24—控油ロ ;25—第一回油ロ ;26—进油ロ ;27—第二回油ロ ;28—A油ロ ;29—B油ロ ;30—第一沟槽;31—第二沟槽;32—第三沟槽;33—第四沟槽;34—第五沟槽;35—第六沟槽;36—第一阀套窗ロ ;37—第二阀套窗ロ ;38—第三阀套窗ロ ;39—第四阀套窗ロ ;40—第五阀套窗ロ ;41 一第六阀套窗ロ。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内控式四通换向阀主要包括阀体1、阀套2、第一阀芯3、第二阀芯4、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6。第一阀芯3和第二阀芯4置于阀体I的腔内,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6分别在阀体I的两端的端面处与阀体I安装在一起。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阀芯3上设有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8,在第二阀芯4上设有第三凸台9、第四凸台10和第五凸台11,并且第一凸台7、第二凸台8、第三凸台9、第四凸台10和第五凸台11沿着从第一端盖5向第二端盖6的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一阀芯的第一端12贯穿并伸出第一端盖5,第一阀芯的第一端12可以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主轴连接,由步进电机主轴带动阀芯并实现阀芯的旋转运动,组成开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抗污染性能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ー种实施方式,第一阀芯的第一端12也可以通过联轴器与旋转比例电磁铁的转子连接,由旋转比例电磁铁的转子带动阀芯并实现阀芯的旋转运动,并添加角度传感器实现阀芯角位移的反馈控制,组成闭环控制系统,负载适应性强,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腔18为第一凸台7与第二凸台8之间形成的空腔,第一腔18所在的阀体I的壁上开有用于控制执行液压缸的A油ロ 28,在第一凸台7所在的阀体I的壁上开有能使第一腔18与油箱连通的第一回油ロ 25。第二腔19为第二凸台8和第三凸台9之间形成的空腔,第二腔19所在的阀体I的壁上开有使第二腔19与供油系统连通的进油ロ 26 ;弹簧15位于第二腔19内,第一阀芯的第二端13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14伸入弹簧15内,且第一阀芯的第二端13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14相对,弹簧的一端16与第二阀芯4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17与第一阀芯3固定连接。第三腔20为第三凸台9与第四凸台10之间形成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控式四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套、阀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特征是:所述阀芯由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构成,在第一阀芯上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在第二阀芯上设有第三凸台、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第四凸台、第五凸台沿第一端盖向第二端盖的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一腔,第一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用于控制执行液压缸的A油口,在第一凸台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一腔与油箱连通的第一回油口;第一阀芯的第一端贯穿并伸出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或者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的主轴连接,或者与旋转比例电磁铁的转子连接;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相对并在第二凸台与第三凸台之间形成第二腔,第二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二腔与供油系统连通的进油口;第二腔内设有一个弹簧,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均伸入所述弹簧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阀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阀芯固定连接;在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之间形成第三腔,第三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用于控制执行液压缸的B油口,在第四凸台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三腔与油箱连通的第二回油口;在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之间形成第四腔,第四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四腔与供油系统连通的控油口;第五凸台的外端面与第二端盖紧密接触,所述第五凸台设有轴向通孔,第二阀芯在第四腔所在的位置处设有与控油口连通的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与轴向通孔连通;在第一凸台的朝向第二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能够使第一回油口与A油口连通的第一沟槽;在第二凸台的朝向第一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二沟槽,在第二凸台的朝向第三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三沟槽,进油口能够先后通过第三沟槽、第二沟槽与A油口连通;在第三凸台的朝向第二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四沟槽,在第三凸台的朝向第四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五沟槽,进油口能够先后通过第四沟槽、第五沟槽与B油口连通;在第四凸台的朝向第三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能够使第二回油口与B油口连通的第六沟槽;相互对应的第一沟槽、第四沟槽和第五沟槽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相互对应的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和第六沟槽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沿圆周方向交替错开布置;所述阀套在第一沟槽、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第四沟槽、第五沟槽和第六沟槽所在的位置处分别对应地开有第一阀套窗口、第二阀套窗口、第三阀套窗口、第四阀套窗口、第五阀套窗口和第六阀套窗口,相互对应的第一阀套窗口、第二阀套窗口、第三阀套窗口、第四阀套窗口、第五阀套窗口和第六阀套窗口在与阀套的中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控式四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套、阀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特征是:所述阀芯由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构成,在第一阀芯上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在第二阀芯上设有第三凸台、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第四凸台、第五凸台沿第一端盖向第二端盖的方向依次布置; 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一腔,第一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用于控制执行液压缸的A油ロ,在第一凸台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一腔与油箱连通的第一回油ロ ; 第一阀芯的第一端贯穿并伸出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或者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的主轴连接,或者与旋转比例电磁铁的转子连接;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相对并在第二凸台与第三凸台之间形成第二腔,第二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ニ腔与供油系统连通的进油ロ ;第二腔内设有一个弹簧,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与第二阀芯的第一端均伸入所述弹簧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阀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ー阀芯固定连接; 在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之间形成第三腔,第三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用于控制执行液压缸的B油ロ,在第四凸台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三腔与油箱连通的第二回油ロ ; 在第四凸台和第五凸台之间形成第四腔,第四腔所在的阀体壁上开有能使第四腔与供油系统连通的控油ロ ;第五凸台的外端面与第二端盖紧密接触,所述第五凸台设有轴向通孔,第二阀芯在第四腔所在的位置处设有与控油ロ连通的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与轴向通孔连通; 在第一凸台的朝向第二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能够使第一回油ロ与A油ロ连通的第一沟槽;在第二凸台的朝向第一凸台的一侧端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有第二沟槽,在第二凸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芳,韩冬,肖红秀,葛笏良,董小坤,王文杰,杨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