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工程
,涉及谷氨酸的生产,尤其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谷氨酸生产企业采用生物素缺陷型菌株,采用生物素“亚适量”或者“超亚适量”的发酵工艺。但是,这两种发酵工艺都要求控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的含量,不能超过限量水平,从而导致发酵中后期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严重缺乏,菌体活力和产酸速率受限。可见,“亚适量”或者“超亚适量”谷氨酸发酵工艺存在生物素贫乏的问题,是不利于提高发酵产酸速率的。国外很多企业采用高生物素添加青霉素流加糖发酵工艺,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加入大量的生物素,但是必须严格控制好添加青霉素的时间与浓度,否则会严重影响正常产酸。因此,操作要求苛刻,很难把握,国内企业很少采用此方法。谷氨酸发酵菌株是生物素缺陷型菌株,不能自身合成生物素。生物素作为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催化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酞乙酸,并促使草酰琥珀酸转化为α -酮戊二酸,并进而转化为谷氨酸。当生物素过量时,由于细胞内有大量的磷脂质,使细胞壁、细胞膜增厚,不利于谷氨酸的分泌,造成产酸率下降,影响发酵生产的经济效益。只有在生物素限量的情况下,菌体生长与产酸才趋于平衡。但是,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加生物素的生产谷氨酸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以生物素缺陷型菌株为生产菌株,控制发酵培养基中初始生物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青霉素和生物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加生物素的生产谷氨酸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以生物素缺陷型菌株为生产菌株,控制发酵培养基中初始生物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青霉素和生物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OD值为0.9^1.2的生物素缺陷型菌株的种子培养液按种子培养液: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2:1的比例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中初始生物素含量为5 μ g/L 65 μ g/L ;发酵温度控制在32 40。。;补充氮源至pH为6.5 7.5,控制通气量为0.1 0.5vvm ; (2)在发酵培养至6 24h的期间先补加青霉素,然后补加生物素;发酵培养至8 14h后,补加葡萄糖至发酵液中终质量浓度为l(Tl40g/L ; (3)继续发酵培养至26 32h后发酵结束,即得谷氨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液的活化方法如下: (1)从斜面上接生物素缺陷型菌株于种子培养基中,3(T35°C振荡培养6 10h,OD值为0.6 1.0,得菌株活化 液; (2)将菌株活化液按体积比为0.05、.2:1的比例接入种子培养基中,3(T35°C振荡培养6 10h,得种子培养液; 其中,所述种子培养基 为:葡萄糖2(T35g/L,玉米浆l(T20g/L,糖蜜5 15 g/L,MgSO4.7Η20 0.5 0.9g/L,KCl 1.(Tl.5g/L,MnSO4 0.00025 0.0015g/L,VB1 0.ΟΟΟΓΟ.0005g/L,Na2HPO4 1.5 2.5g/L,纯生物素 0 30 μ g/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补加青霉素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良,耿兴山,王晓健,贺玉明,王晓丽,白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