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770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解决了现有米糠油精炼时油中所含谷维素难以保存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米糠毛油经脱胶、脱蜡、脱色、闪蒸预脱酸及脱臭、酸性溶剂脱酸、水洗、真空干燥、冬化脱脂得到成品油。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米糠油中的谷维素,脱酸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油脂精炼方法,具体的说是ー种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
技术介绍
谷维素是米糠油中特有的环木菠萝醇类阿魏酸酯,是米糠油中重要的活性成分。谷维素具有改善植物神经障碍、改善消化器官疾病症状、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总甘油三酯脂等作用。米糠毛油通常采用化学法精炼,由于碱液中和游离脂肪酸形成皂脚吸附,会使油中谷维素大部分损失;即使采用物理法精炼,在高温蒸馏脱酸和脱臭中也会使谷维素分解损失。为了提高米糠油中谷维素的含有率,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方法,如专利号201010524894.6公开了ー种“高谷维素米糠油双相萃取脱酸精炼エ艺”,萃取游离脂肪酸相的萃取剂和萃取油脂相的萃取剂同时萃取,利用米糠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溶于こ醇等有机溶剤,油脂溶于丙、已烷等有机溶剤,实现双相液——液萃取,达到分离油脂和游离脂肪酸的目的。但这种 エ艺方法有以下缺点:采用两种溶剂同时萃取,虽然能够较好的避免碱炼脱酸过程中对谷维素的损失,但由于有两种溶剂的存在,两相均需要分别脱除溶剂,必然会增加后续脱溶エ艺的负担,提高生产成本,并且得到的脱酸后米糠油在分离已烷等有机溶剂过程中必然会造成谷维素的二次损失。另外,采用丙烷萃取,须在压カ下进行,萃取器必需为压カ容器,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并且,仅采用溶剂脱酸,成品油中的酸价仍然较高,酸价难以降到规定的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ー种エ艺简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米糠油中所含的谷维素,脱酸效果好的ー种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技术方案包括米糠毛油经脱胶、脱蜡、脱色、闪蒸预脱酸及脱臭、酸性溶剂脱酸、水洗、真空干燥、冬化脱脂得到成品油,其中,所述酸性溶剂脱酸的方法为,将所述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步骤后的预脱酸/脱臭油置于萃取器中,搅拌下加入调节PH值为5-6.5的甲醇或浓度95% (w / w)的こ醇溶剂,在醇油体积质量比为1.5-3:1 (v / W)、温度30-50°C条件下萃取3-5次脱酸,毎次15-30min,萃取完成后降温至20°C以下进行相分离,得到溶剂相和油相。所述萃取方法为采用多个串联的萃取器进行逆流或错流萃取。所述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方法为将脱色步骤后的脱色油升温至230-240°C进入闪蒸脱酸塔,在绝对压力0.13-0.53 kpa以下进行预脱酸,馏出含有混合脂肪酸的气体,得到酸价为10-15 (KOH) mg / g的预脱酸油;预脱酸油进入脱臭塔进ー步脱臭,向脱臭塔内喷入直接蒸气量为油重的1-4% (w/w),脱臭后降温至70°C以下得到预脱酸/脱臭油,预脱酸及脱臭的总时间为20-30min。所述脱胶步骤为:米糠毛油采用磷酸和水进行磷酸脱胶,将米糠毛油加热至65 —75°C,加入75 一 85°C的热水,加水量为油重的5% — 10% (w/w),然后加入浓度85% (w/w)的食用级磷酸,加入量为油重的0.2% — 0.5%(w/w),搅拌20-30min进行磷酸脱胶,脱胶完成后静置沉淀4 一 8h,静置后得到上层脱胶油及下层胶质油脚,上层脱胶油加热至95 — 105°C后真空干燥脱水,进入下ー步エ序。所述脱胶油送入冷却结晶罐内,搅拌下缓慢冷却至20_24°C,并在此温度下結晶、养晶24_48h,过滤糖腊得到脱腊油。所述脱色步骤为:将脱蜡油加热至95-110°C后,连续通过载有废白土的垂直叶片过滤机进行预脱色,然后再加入占油重3%-5%的白土与脱蜡油混合均匀后再送入脱色反应器内,搅拌20-30min进行脱色,控制反应器绝对压为Skpa以下;从脱色反应器流出的悬浮液进入垂直叶片过滤机分离出脱色油和废白土,废白土可用作预脱色用。专利技术人基于尽可能保留米糠油中所含谷维素和尽可能脱酸的两个前提下,克服技术人员的惯常思维,利用谷维素不溶于酸性醇类溶剂的特点,调节甲醇或こ醇溶剂的酸值为pH5-6.5的,从而保证在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同时不会将谷维素一同萃取出来。并且利用串联的多个萃取器进行逆流或错流萃取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溶剂的消耗,同时保证萃取效果。这里溶剂的酸值并非任意的,应保证在PH5-6.5,酸性过高会造成酸的用量大,且造成脱酸油相水洗次数増加,増加后续エ艺负担,酸性过低则会使萃取游离脂肪酸时,不能很好地保留油中的谷维素。进ー步的,为了达到尽可能脱酸的目的,在酸性溶剂脱酸前进行了闪蒸预脱酸及脱臭,利用物理蒸馏脱酸的方法先将油中的酸价降至10-15 (KOH)mg / g,然后再进行酸性溶剂脱酸,这样大大减轻了酸性溶剂脱酸步骤的负担,保证最终成品油中的酸价降到规定的指标。但是谷维素采用物理蒸馏脱酸时极易由于过高的温度而出现分解(油中谷维素在真空条件下,260°C左右即开始分解,常压下120°C也开始分解)从而难以实现脱酸及保留谷维素兼顾,因此专利技术人对闪蒸预脱酸及脱臭的エ艺參数进行深入研究,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是串联的2塔或多塔,物料连续依次通入串联的塔中,控制脱色油进入在该步骤中的温度在230-240°C (低于谷维素的分解温度),绝对压力0.13-0.53 kpa (高真空)、预脱酸及脱臭的总时间不可过长,为20-30min (短吋),通过适宜的温度、高真空、短时的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方法可有效避免谷维素的 分解,同时达到预脱酸的目的。所述酸性溶剂脱酸步骤中得到的溶剂相经蒸馏馏出溶剂冷却后可重复使用,蒸馏后的残留液为混合脂肪酸,可再进ー步进行精馏分离油酸和硬脂酸。水洗步骤分离出的油中残留的溶剂并入溶剂相经蒸馏馏出溶剂冷却后也可重复使用。有益效果:采用物理预脱酸与溶剂脱酸相结合,实现高效脱除游离脂肪酸的目的,通过控制溶剂脱酸时的溶剂的酸碱度,保证谷维素在酸性溶剂脱酸时不溶于溶剂中;通过对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步骤中的エ艺參数的控制,避免谷维素在高温下分解,解决了米糠油在传统物理和化学精炼中谷维素难以高效保存、油中酸价高的问题。经检测成品油质量达到国家标准ニ、三级米糠油(GB19112-2003),酸价为0.5-1 (KOH) (mg / g),谷维素含量保留率达80-90% (w / w),谷维素含量达1.5%-1.8% (w / W)。本专利技术エ艺简单、生产成本和设备投资低、可靠性高,可用于大规模エ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エ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高酸价米糠毛油〔酸价30-50 (KOH) (mg / g),谷维素含量1.9_2.0% (w/w)〕于脱胶锅内,搅拌加热升温至75°C,加入85°C的热水,加水量为油重的10%(w/w),然后加入浓度85% (w/w)的食用级磷酸,加入量为油重的0.5% (w/w),搅拌20min进行磷酸脱胶。脱胶完成后静置沉淀8h,静置后得到上层脱胶油及下层胶质油脚,上层脱胶油加热至105°C后真空干燥脱水,下一步进入低温脱蜡エ序。脱胶油于冷却结晶罐内,搅拌下用蛇管中通入的冷却水间接换热缓慢冷却至24V,在此温度下结晶、养晶24h,过滤糠蜡得到脱蜡油。脱蜡油经板式换热器加热至95°C后,连续通过载有废白土的垂直叶片过滤机进行预脱色,利用废白土吸附脱蜡油中残留的磷脂和蜡质,以利于后续的脱色,预脱色后的油送入混合器,掺入油重5%的白土(w/w)混合均匀。再连续流入脱色反应器,白土与油的混合液在机械搅拌下,滞留30min进行脱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米糠毛油经脱胶、脱蜡、脱色、闪蒸预脱酸及脱臭、酸性溶剂脱酸、水洗、真空干燥、冬化脱脂得到成品油,其中,所述酸性溶剂脱酸的方法为,将所述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步骤后的预脱酸/脱臭油置于萃取器中,搅拌下加入调节pH值为5?6.5的甲醇或浓度95%的乙醇溶剂,在醇油体积质量比为1.5?3:?1,温度30?50℃条件下萃取3?5次脱酸,每次15?30min,萃取完成后降温至20℃以下进行相分离,得到溶剂相和油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米糠毛油经脱胶、脱蜡、脱色、闪蒸预脱酸及脱臭、酸性溶剂脱酸、水洗、真空干燥、冬化脱脂得到成品油,其中,所述酸性溶剂脱酸的方法为,将所述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步骤后的预脱酸/脱臭油置于萃取器中,搅拌下加入调节PH值为5-6.5的甲醇或浓度95%的こ醇溶剂,在醇油体积质量比为1.5-3: I,温度30-50°C条件下萃取3-5次脱酸,毎次15-30min,萃取完成后降温至20°C以下进行相分离,得到溶剂相和油相。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方法为采用多个串联的萃取器进行逆流或错流萃取。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留谷维素的米糠油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预脱酸及脱臭方法为将脱色步骤后的脱色油升温至230-240°C进入闪蒸脱酸塔,在绝对压力0.13-0.53kpa以下进行预脱酸,馏出含有混合脂肪酸的气体,得到酸价为10-15 (KOH)mg / g的预脱酸油;预脱酸油进入脱臭塔进ー步脱臭,向脱臭塔内喷入直接蒸气量为油重的1_4%,脱臭后降温至70°C以下得到预脱酸/脱臭油,预脱酸及脱臭的总时间为20_30mino4.按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川刘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