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67662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纳米自组装渗透剂的制备包含水解反应和交联反应。水解过程:将硅烷混合液、水解催化剂、助溶剂和去离子水混溶,水解3~4天,直到混合液澄清后,陈化备用;交联过程:将脂肪族胺类固化剂配成10mol/L的溶液,使用时,在水解产物中加入使混合液的pH值在5.5~6.5范围内,得到纳米自组装渗透剂。该渗透剂能在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者磷化膜表面的微孔和缺陷中形成良好化学匹配,还能与后续涂装的涂层间形成良好的化学键合,可有效提高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或磷化复合涂层的整体防护性能和结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镁合金表面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大,良好的减震性、热传导性、电磁屏蔽性、机械加工性能及再加工回收特性等众多优点。然而迄今为止,其应用潜力和现实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反差,这是由于镁是极其活泼的金属,标准电极电势为-2.36V(vs.SCE),在常用介质中的电势也都很低。因此,镁合金在实际腐蚀环境中服役使用,就必须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这就对镁合金表面涂/镀层的完整性、与基体的结合性能以及防护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微弧氧化和磷化技术都是镁合金表面膜原位生长技术,具有先天优势,是在未来最有可能工业化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但是,由于两种膜层本身具有疏松微孔的结构缺陷,导致它们不能单独作为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即使再结合一些简单的涂装工艺形成复合涂层,也难以形成对镁合金基体的有效保护,这是由于:第一,一般涂装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与氧化膜(或磷化膜)相差较大,不能形成良好的匹配,这就很容易在涂层内部形成较大的微缺陷。这种镁合金复合涂层一旦在实际腐蚀环境中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组分为原料水解反应,使用时加入脂肪族胺类固化剂的溶液调节其pH值为5.5~6.5,制成纳米自组装渗透剂;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的组分为:。FDA00001056680100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镁合金服役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组分为原料水解反应,使用时加入脂肪族胺类固化剂的溶液调节其pH值为5.5 6.5,制成纳米自组装渗透剂; 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的组分为: 娃烧混合液 40~65份 水解催化剂 0.2~0.3份 助溶剂5 10份。去罔子水 30-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混合液由Y-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正硅酸四乙酯混合而成,Y-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正硅酸四乙酯的摩尔比为(2 5): (0.8 1.2);或者,所述硅烷混合液由Y-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双-[Y -(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和正硅酸四乙酯混合而成,Y _缩水甘油醚氧 丙基二甲氧基娃烧、双-[Y _(二乙氧基娃)丙基]_四硫化物和正硅酸四乙酯的摩尔比为(I 4): (0.6 1.5): (0.8 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催化剂为乙酸和植酸的混合液,乙酸和植酸摩尔比为(1.5 2.4): (0.4 L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剂为乙醇或丙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自组装渗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胺类固化剂为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克勤郭兴华王艳秋邵亚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