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具体是。
技术介绍
目前,污染底泥已成为湖泊潜在的内源负荷,底泥中污染物(重金属)的迁移严重影响着湖泊的水质状况。底泥疏浚技术通过对污染严重的湖泊、河段进行疏浚、清淤,可恢复水体的正常功能;它是一种直接的、效果明显的治理途径,可以永久消除污染底泥对湖泊水质的影响。然而,疏浚出的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置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疏浚底泥的常规处置方式主要有堆放、洼地回填、创建陆地、土地改良、建材利用和海洋弃置等。但是,以上处置方式都遇到疏浚底泥含水率高、处于流动状态,不便于车辆运输,并且还存在占地面积过大、土力学性质较差、成本难以控制等问题;同时,疏浚底泥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若直接填埋而不进行处理,将引发重金属迁移等二次污染。当前,常规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水泥和辅料(石灰、矿渣、钢渣、硅粉等)对湖泊疏浚底泥进行固化处理,但存在以下不足: 1、在底泥固化过程中,石灰可与底泥中的水发生反应,但生成的氢氧化钙对水泥水化反应有抑制,因而固化效果较差;矿渣、钢渣、硅粉仅起骨架构建作用,不与底泥中的水发生反应,因而底泥含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固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废石膏、粉煤灰、水泥混合后制成的固化剂加入到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中,搅拌均匀,并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成型1?3天;再在20±3~6℃、相对湿度为70~100%的条件下养护2?10天,即得到无侧抗压强度≥170.6kpa的固化泥块;所述废石膏、粉煤灰、水泥的质量配比为1∶(0.5~10)∶(1~15);所述固化剂的加入量为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质量的3~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固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废石膏、粉煤灰、水泥混合后制成的固化剂加入到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中,搅拌均匀,并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成型1-3天;再在20±3 6°C、相对湿度为70 100%的条件下养护2_10天,即得到无侧抗压强度> 170.6kpa的固化泥块;所述废石膏、粉煤灰、水泥的质量配比为1: (0.5 10): (I 15);所述固化剂的加入量为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质量的3 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固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重金属湖泊疏浚底泥含水率为60 80%,含Pb≥450mg/kg、Cu≥640mg/kg、Cr ≥ 640mg/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胜,陶敏,马敏,殷斌,张家泉,刘婷,白翠萍,吕继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