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娄晓曼专利>正文

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8014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所述底泥容纳体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泥容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上,所述底泥容纳体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所述注泥孔之间安装有排气扇,所述底泥容纳体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承重板和超强编织布均具有透水性,污泥留在承重板上方,水分渗透至承重板下方,并经过真空抽水空排出装置外部,加热棒给底泥加热,减少装置内部水分的堆积,也加速了底泥的固结速度;当底泥固结完成后,打开舱门通过牵引装置将承重板拉出,固结底泥运至别处,装置还可进行下一次底泥固结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河湖水体污染严重,每年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河湖底泥清淤,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河湖疏浚底泥需要处理。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仅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需要疏浚底泥高达1800万m3,另外江苏省太湖地区河网清淤的河道多达1000条、3574公里,清淤总量达到6000万m3。由此可见,在未来我国产生的河湖疏浚底泥十分可观,迫切需要有效的底泥处理技术作为支撑,为我国河湖生态整治提供技术保障,因而疏浚河湖底泥处置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充泥管袋排水技术是7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疏浚泥处理技术,90年代逐渐在我国疏浚工程中应用,该技术的特点是,将疏浚底泥水力充填到具有滤水不滤土功能的土工管袋中,疏浚底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排水,水通过反滤土工布渗出管袋,疏浚底泥留在管袋中,管袋高度降低后再向管袋中继续充填疏浚底泥,再静置让其自重排水,这样反复多次充填,直至充填高度达到设计值。充泥管袋技术由于具有施工方便、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疏浚底泥作为工程材料、节省工程费用等优点,该技术国内外的围海造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容纳体(1)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4),所述舱门(4)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1)上,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2),所述注泥孔(2)之间安装有排气扇(3),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5),所述承重板(5)的长度和宽度与底泥容纳体(1)的腔体的长度和宽度相符,所述承重板(5)上等距离密集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铺设有加强钢丝网(6),所述加强钢丝网(6)远离加强钢丝网(6)的上表面铺设有超强编织布(7),所述承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容纳体(1)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4),所述舱门(4)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1)上,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2),所述注泥孔(2)之间安装有排气扇(3),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5),所述承重板(5)的长度和宽度与底泥容纳体(1)的腔体的长度和宽度相符,所述承重板(5)上等距离密集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铺设有加强钢丝网(6),所述加强钢丝网(6)远离加强钢丝网(6)的上表面铺设有超强编织布(7),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等距离竖直设置有六根加热棒(8),所述加热棒(8)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加热丝(9),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轨道(11),所述承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晓曼
申请(专利权)人:娄晓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