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娄晓曼专利>正文

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8014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所述底泥容纳体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泥容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上,所述底泥容纳体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所述注泥孔之间安装有排气扇,所述底泥容纳体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承重板和超强编织布均具有透水性,污泥留在承重板上方,水分渗透至承重板下方,并经过真空抽水空排出装置外部,加热棒给底泥加热,减少装置内部水分的堆积,也加速了底泥的固结速度;当底泥固结完成后,打开舱门通过牵引装置将承重板拉出,固结底泥运至别处,装置还可进行下一次底泥固结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河湖水体污染严重,每年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河湖底泥清淤,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河湖疏浚底泥需要处理。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仅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需要疏浚底泥高达1800万m3,另外江苏省太湖地区河网清淤的河道多达1000条、3574公里,清淤总量达到6000万m3。由此可见,在未来我国产生的河湖疏浚底泥十分可观,迫切需要有效的底泥处理技术作为支撑,为我国河湖生态整治提供技术保障,因而疏浚河湖底泥处置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充泥管袋排水技术是7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疏浚泥处理技术,90年代逐渐在我国疏浚工程中应用,该技术的特点是,将疏浚底泥水力充填到具有滤水不滤土功能的土工管袋中,疏浚底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排水,水通过反滤土工布渗出管袋,疏浚底泥留在管袋中,管袋高度降低后再向管袋中继续充填疏浚底泥,再静置让其自重排水,这样反复多次充填,直至充填高度达到设计值。充泥管袋技术由于具有施工方便、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疏浚底泥作为工程材料、节省工程费用等优点,该技术国内外的围海造地、围堤工程以及深水港航道治理工程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我国每年河流底泥处理工程量庞大,传统的底泥固结装置存在效率低,使用不方便,不能重复使用,成本高等缺陷,已经无法适用于我国的河流底泥处理工作,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所述底泥容纳体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泥容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上,所述底泥容纳体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所述注泥孔之间安装有排气扇,所述底泥容纳体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长度和宽度与底泥容纳体的腔体的长度和宽度相符,所述承重板上等距离密集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铺设有加强钢丝网,所述加强钢丝网远离加强钢丝网的上表面铺设有超强编织布,所述承重板的上表面等距离竖直设置有六根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底泥容纳体的内腔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轨道,所述承重板的下侧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设置于轨道内,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真空抽水孔。优选的,所述底泥容纳体开口端与舱门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条。优选的,所述承重板靠近底泥容纳体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挂孔,且牵引挂孔可连接驱动装置,将承重板拉出底泥容纳体。优选的,所述真空抽水孔连接有抽水管道和真空抽气泵。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滚轮、支杆和刹车器,支杆的一端连接承重板,另一端连接滚轮,滚轮活动安装在轨道上,刹车器安装在滚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承重板和超强编织布均具有透水性,污泥留在承重板上方,水分渗透至承重板下方,并经过真空抽水空排出装置外部,加速了底泥固结速度;2、加热棒给底泥加热,使其水分加速蒸发,排气扇将装置内部的湿气抽走,将少装置内部水分的堆积,也加速了底泥的固结速度;3、当底泥固结完成后,打开舱门通过牵引装置将承重板拉出,固结底泥运至别处,装置还可进行下一次底泥固结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承重板的俯视图。图中:1底泥容纳体、2注泥孔、3排气扇、4舱门、5承重板、6加强钢丝网、7超强编织布、8加热棒、9加热丝、10行走装置、11轨道、12真空抽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1,底泥容纳体1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底泥容纳体1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4,底泥容纳体1开口端与舱门4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条,舱门4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1上,底泥容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2,注泥孔2之间安装有排气扇3,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5,承重板5靠近底泥容纳体1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挂孔,且牵引挂孔可连接驱动装置,将承重板5拉出底泥容纳体1,承重板5的长度和宽度与底泥容纳体1的腔体的长度和宽度相符,承重板5上等距离密集设置有漏水孔,承重板5的上表面铺设有加强钢丝网6,加强钢丝网6远离加强钢丝网6的上表面铺设有超强编织布7,承重板5的上表面等距离竖直设置有六根加热棒8,加热棒8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加热丝9,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轨道11,承重板5的下侧设置有行走装置10,行走装置10包括滚轮、支杆和刹车器,支杆的一端连接承重板5,另一端连接滚轮,滚轮活动安装在轨道上,刹车器安装在滚轮上,行走装置10设置于轨道11内,轨道11之间设置有真空抽水孔12,真空抽水孔12连接有抽水管道和真空抽气泵。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注泥孔2将底泥注入底泥容纳体1中,底泥容纳体1中的承重板5承接底泥,底泥中的水分经过超强编织布7、加强钢丝网6和承重板5上的漏水孔渗透至底泥容纳体1的底部,底泥留在了承重板5的上方,加热棒8对底泥进行加热,使其的水分加速蒸发,排气扇3将底泥容纳体1内的湿气抽走,加快了底泥水分的流失速度,提高了底泥固结的效率,底泥完成固结之后,舱门4打开,承重板5通过牵引挂孔连接牵引装置,将固结的底泥从底泥容纳体1内拉出,运向别处,装置可再次进行底泥固结的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容纳体(1)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4),所述舱门(4)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1)上,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2),所述注泥孔(2)之间安装有排气扇(3),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5),所述承重板(5)的长度和宽度与底泥容纳体(1)的腔体的长度和宽度相符,所述承重板(5)上等距离密集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铺设有加强钢丝网(6),所述加强钢丝网(6)远离加强钢丝网(6)的上表面铺设有超强编织布(7),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等距离竖直设置有六根加热棒(8),所述加热棒(8)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加热丝(9),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轨道(11),所述承重板(5)的下侧设置有行走装置(10),所述行走装置(10)设置于轨道(11)内,所述轨道(11)之间设置有真空抽水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疏浚底泥的快速排水固结装置,包括底泥容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容纳体(1)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开口端设置有舱门(4),所述舱门(4)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泥容纳体(1)上,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注泥孔(2),所述注泥孔(2)之间安装有排气扇(3),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设置有承重板(5),所述承重板(5)的长度和宽度与底泥容纳体(1)的腔体的长度和宽度相符,所述承重板(5)上等距离密集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铺设有加强钢丝网(6),所述加强钢丝网(6)远离加强钢丝网(6)的上表面铺设有超强编织布(7),所述承重板(5)的上表面等距离竖直设置有六根加热棒(8),所述加热棒(8)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加热丝(9),所述底泥容纳体(1)的内腔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轨道(11),所述承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晓曼
申请(专利权)人:娄晓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