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的混凝土
,特别涉及一种C60级泵送自密实钢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组合构件,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钢材抗拉强度大和混凝土受压性能好的优点,同时弥补了两种材料各自的缺点,这是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势所在。其基本原理具体为:①利用内填混凝土的支撑作用,增强钢管壁的几何稳定性,改变空钢管的失稳破坏模式,以避免或延缓钢管发生局部屈曲,从而保证钢管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②利用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对管内混凝土形成的刚性拘束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其塑性和韧性大为改善,防止了钢管内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另外,在钢管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钢管还可以作为浇筑核心混凝土的模板,因此施工方便且能降低施工费用。目前,伴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如何节省资源和能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是国家乃至各省市科技发展重中之重。我国建筑垃圾年排放量为60亿多吨,是世界排放最多的国家,而建筑物垃圾的最主要组成成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60级泵送自密实钢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所述配合比设计为浇筑在钢管中、具有泵送自密实性能、无需振捣、强度等级为C60的再生混凝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按照组分单位Kg/m3的配合比为:水泥∶原生粗集料∶再生粗集料∶细骨料∶水∶粉煤灰∶硅灰∶高性能减水剂=(320~450)∶(616~704)∶(176~264)∶(750~850)∶(150~165)∶(80~120)∶(20~40)∶(7~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60级泵送自密实钢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所述配合比设计为浇筑在钢管中、具有泵送自密实性能、无需振捣、强度等级为C60的再生混凝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按照组分单位Kg/m3的配合比为:水泥:原生粗集料:再生粗集料:细骨料:水:粉煤灰:硅灰:高性能减水剂=(320 450): (616 704): (176 264): (750 850): (150 165): (80 120): (20 40): (7 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60级泵送自密实钢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集料为I级,最佳取代率为20 30%,为连续级配,粒径为Φ5 20mm,再生粗集料应采用预湿处理,否则根据再生粗集料吸水率来计算其附加用水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60级泵送自密实钢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Q 345或Q390或Q420,最大骨料粒径与泵送管径之比不大于1: (3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60级泵送自密实钢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掺合料指的是I或II级粉煤灰和优质硅灰,粉煤灰的掺量为15 30%,硅灰的掺量为5 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