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特别涉及一种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为了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并提升频谱效率(se),高效的下一代多址接入技术对于6g至关重要。noma技术以其较高的兼容性和灵活性,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2、“s.pakravan et al.,"physical layer security fornoma systems:requirements,issues,and recommendations."(2023).”一文中提出,与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oma)形成鲜明对比的是,noma技术的核心在于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资源块,通过在用户之间引入可控的多址干扰(mai),并在接收端通过连续干扰消除(sic),逐步消除多址干扰,以实现对用户信号的解码。
3、当多个用户共享同一资源块,可能带来信息保密性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物理层安全(pls)作为传统加密技术的有力补充,通过利用无线信道的物理特性(如干扰、衰落、噪声等)来确保通信的保密性,而无需依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基站BS、所述合法用户U1和U2都采用均匀线性阵列ULA,其中所述基站BS配备M根天线,所述用户U1配备M1根天线,所述用户U2配备M2根天线,所述窃听者Eve配备单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在一个基站BS、两个合法用户U1、U2和一个潜在的外部窃听者E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基站bs、所述合法用户u1和u2都采用均匀线性阵列ula,其中所述基站bs配备m根天线,所述用户u1配备m1根天线,所述用户u2配备m2根天线,所述窃听者eve配备单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在一个基站bs、两个合法用户u1、u2和一个潜在的外部窃听者eve组成的下行链路通信系统中,基站bs发射一个复用信号x=f1s1+f2s2,其中s1为用户u1所需的信息,s2为用户u2所需的信息,是发射端波束成形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还包括:获得合法用户u1的解调信噪比为合法用户u2的解调信噪比为外部窃听者eve对合法用户u1、u2的窃听信噪比分别为其中w1h、w2h、h3h表示接收端波束成形向量,σ1、σ2、σ3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噪声功率谱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imo-noma系统在近场场景下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法用户u1、u2的安全速率分别为和其中所述窃听者eve的窃听速率为和
6.根据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