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7180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法,将锆改性沸石投加到底泥-水界面的上方,通过搅拌或水力扰动的方式将底泥与锆改性沸石混合到一起;在底泥中注入硝酸盐;将锆改性沸石和沸石投加到底泥-水界面上方,形成覆盖系统I;由土工布包裹专用吸附剂材料构建而成的覆盖层系统II覆盖到覆盖层系统I上方;持续修复一段时间将覆盖层系统II移出,覆盖层系统I继续放置于底泥-水界面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硝酸盐注入、锆改性沸石添加、沸石/锆改性沸石混合物覆盖、土工布包裹专用吸附剂材料覆盖组合技术,实现了对黑臭底泥的修复、对底泥氨氮和总磷的释放控制,而且能有效控制硝酸盐向上覆水体的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很多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地表水体污染严重,很多地表水体不仅受到氮磷、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污染,而且经常发生黑臭现象。底泥既是进入地表水体污染物的重要归宿和蓄积库,又是地表水体上覆水污染的内源。特别是当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完全被截断之后,底泥会成为地表水体上覆水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因此,修复受污染的底泥对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国内外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异地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异地修复技术主要是指底泥疏竣及疏竣底泥的处理处置。原位修复技术是指就地采取措施对污染底泥进行修复的方法,具体包括硝酸盐原位处理、原位覆盖、原位吸附剂钝化、曝气供氧、化学药剂钝化、以及生态修复等。其中,底泥硝酸盐原位处理技术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对底泥黑臭物质的去除、底泥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底泥磷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法,其步骤包括,(1)、将锆改性沸石投加到底泥‑水界面的上方,通过机械搅拌或水力扰动的方式将底泥与锆改性沸石混合到一起;(2)、在底泥中注入硝酸盐;(3)、将锆改性沸石和沸石投加到底泥‑水界面上方,形成覆盖系统I;(4)、由土工布包裹专用吸附剂材料构建而成的覆盖层系统II覆盖到覆盖层系统I上方;(5)、持续修复30~360天后将覆盖层系统II从地表水体中移出,覆盖层系统I继续放置于底泥‑水界面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法,其步骤包括,
(1)、将锆改性沸石投加到底泥-水界面的上方,通过机械搅拌或水力扰
动的方式将底泥与锆改性沸石混合到一起;
(2)、在底泥中注入硝酸盐;
(3)、将锆改性沸石和沸石投加到底泥-水界面上方,形成覆盖系统I;
(4)、由土工布包裹专用吸附剂材料构建而成的覆盖层系统II覆盖到覆盖
层系统I上方;
(5)、持续修复30~360天后将覆盖层系统II从地表水体中移出,覆盖层
系统I继续放置于底泥-水界面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锆改性沸石的投加量为2~500kg/m2底泥-水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硝酸盐中含有硝酸钙、硝酸钠和硝酸钾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该硝酸盐的投加剂量为5~500gNO3-N/m2底泥-水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锆改性沸石和沸石的重量比为1:1~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锆改性沸石的投加剂量为0.1~100kg/m2底泥-
水界面;沸石的投加量为2~500kg/m2底泥-水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表水体黑臭底泥修复的原位组合方,其
特征在于,所述锆改性沸石的制备方法为,
(A)将沸石和八水氧氯化锆按照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伟詹艳慧邢云青姜博汇王星星章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