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687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本生物浮岛主要包括活性碳纤维毡、浮床、种植篮、水生植物,所述的水生植物种植于种植篮中,种植篮安置于浮床上,填充物为陶粒,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为固定微生物菌剂装置,悬挂于浮床床体下部,沉入上覆水及底泥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活性碳纤维毡具有多孔性、高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的特点,将其固定微生物菌剂后结合生物浮床投放水体中,置于上覆水和底泥中的活性碳纤维毡可有效防止微生物菌剂的流失。快速增殖菌种,原位消化底泥和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上部浮床可有效吸收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并形成良好景观。本生物浮岛安装简便,在原位立体修复水质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活性碳纤维毡耦合浮床植物的生物浮岛。
技术介绍
水体污染的表现主要为底泥的污染和上覆水污染,水体污染修复的关键为底泥的修复。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长期淤积和污染物受纳,富集于底泥中的有机质、氨氮、磷及重金属物质,造成底泥长期厌氧腐化,改变了原好氧环境,严重破坏底泥良好生态系统的生境。底泥沉积污染物的释放加之对外来污染源的受纳,严重超出了上覆水体的自净能力,全水体水质恶化。底泥的修复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和转场修复。原位修复主要为不搬动底泥情况下对底泥进行修复,而转场修复通过疏浚对底泥进行清出后,进行资源化或其他用途。转场修复需要耗费大量土地资源,且因底泥中常富集大量有害物质及重金属,易对处置场土壤及地下水形成二次危害。另外,清出底泥大部分为淤泥,腐化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大,难以干化和固化,对资源化设备及方法有较高要求。因此,底泥的原位修复是底泥修复的可行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的问题,提供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包括浮床、种植篮、水生植物,所述的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的种植篮中,种植篮安置于浮床上,还包括毡体,所述的毡体为固定微生物菌剂装置,悬挂于浮床床体下部,沉入上覆水及底泥中。更进一步,毡体为活性碳纤维毡。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可根据水深、浮床安装方式、水体污染分层严重程度分层布设为多层结构。更进一步,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距离浮床床体最近层与床体间隔为1m,其余各层之间间隔为0.5-1.5m。更进一步,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长度宽度依据浮床床体长宽量取,厚度为3-7mm。更进一步,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厚度为5mm。更进一步,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通过连接链与浮床连接。所述的连接链为聚乙烯材质。更进一步,所述的毡体上附着有微生物菌群,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经过沸水浴后置于混合菌液中培养后使用。更进一步,所述的浮床结构为PVC管固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床体为矩形结构,床体为矩形结构。更进一步,所述的种植篮中充填陶粒。本技术通过悬挂固定微生物的活性碳纤维毡装置的设置,将微生物菌剂直接接种于污染底泥和水体中,针对深度较大水体,可通过多层悬挂活性碳纤维毡的方法,去除包括底泥和分层水体在内的全水体污染物。针对底泥较厚及污染严重的水体,可局部加密底泥段活性碳纤维毡的布设,强化底泥的修复。应用固定微生物的活性碳纤维毡可快速增殖菌量,毡内外形成好氧-兼氧-厌氧的良好循环。陶粒可大幅度提升微生物的附着面积,联合植物根系强化水体污染物降解。本技术克服了传统生物浮床技术仅能去除表层上覆水污染物及直接投加菌种易流失的缺陷,在改善污染水体景观的同时,对底泥及上覆水进行全方位立体修复。适用于普遍污染水体,具有施工简便、快捷、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包括毡体5、浮床4、种植篮2、水生植物1。水生植物1种植于种植篮2中,种植篮2安置于浮床4上,毡体5为固定微生物菌剂装置,悬挂于浮床4床体下部,沉入上覆水及底泥中。所述毡体5是由经过活化的含碳纤维制造而成的活性碳纤维毡,其作为微生物菌剂的载体。可以理解,活性碳纤维应用在污水中其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效果,由于活性碳纤维的纤维上布满微孔,其对有机气体吸附能力比颗粒活性炭在空气中高几倍至几十倍,在水溶液中高5~6倍,吸附速率快100~1000倍,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效果,活性碳纤维毡经过沸水浴后置于混合菌液中培养后使用,使其具有孔径大小不一的空隙,然后在该空隙中填充微生物菌群,利用了活性碳纤维的特殊空隙和吸附性能让微生物菌群寄居在活性炭的表面和空隙内。可以理解,活性碳纤维毡为微生物菌群提供了巨大且适宜的附着表面积,使得在用于降解溶解性有机物的微生物菌群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大大加强了该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降解溶解于污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能力和效率。活性碳纤维毡在工作时能够对污水上层、中层及下层进行全方位的物理渗滤和生物降噪的作用,而具有空隙的活性炭纤维材质拥有理想的透水性,可以十分有效地增加污水与微生物菌群以及活性碳纤维毡的接触时间和接触率,提高了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本实施例的毡体5设为三层结构,具体的可根据水深、浮床安装方式、水体污染分层严重程度分层布设为多层结构,也可针对底泥较厚及污染严重的水体,可局部加密底泥段活性碳纤维毡的布设,强化底泥的修复。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毡体5距离床体最近层与床体间隔为1m,其余各层之间间隔为0.5-1.5m即可。毡体5长度宽度依据浮床床体长宽量取,按照浮床床体4长宽进行裁剪,厚度为3-7mm,优选5mm,对于一般水体均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浮床4结构为PVC管固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床体为矩形结构。浮床4上间隔10cm设置种植穴直径为8cm,将聚乙烯种植篮2安置于种植穴中,将培养好的活性碳纤维毡通过接链连6接至聚苯乙烯泡沫板底部,根据不同水体污染程度,可多层布置,实现全水体立体修复。由于各层毡体5通过连接链6连接,维护方便,可通过连接链6将活性碳纤维毡提起,进行更换。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连接链可选择聚乙烯材质,由于聚乙烯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本身又无毒无害,非常适合应用于污水处理中。所述水生植物1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种植篮3为载体,其上种植所需要的水生植物,其中该水生植物的根系部分容纳于污水中,通过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来吸收、吸附、截留污水中过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从污水中脱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生物浮岛在使用时,可根据应用该生物浮岛的河道或者湖泊的具体水质来选择所需要的水生植物1的品种,本实施例可选用黄菖蒲、常绿水生鸢尾和美人蕉等挺水植物。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对污水的净化功效,本实施例的生物浮岛进一步包括在种植篮中充填陶粒3。陶粒3可大幅度提升微生物的附着面积,联合植物根系强化水体污染物降解。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克服了传统生物浮床技术仅能去除表层上覆水污染物及直接投加菌种易流失的缺陷,在改善污染水体景观的同时,对底泥及上覆水进行全方位立体修复。适用于普遍污染水体,具有施工简便、快捷、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的特点。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包括浮床、种植篮、水生植物,所述的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的种植篮中,种植篮安置于浮床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毡体,所述的毡体为固定微生物菌剂装置,悬挂于浮床床体下部,沉入上覆水及底泥中,所述的毡体为活性碳纤维毡,分层布设为多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修复底泥的生物浮岛,包括浮床、种植篮、水生植物,所述的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的种植篮中,种植篮安置于浮床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毡体,所述的毡体为固定微生物菌剂装置,悬挂于浮床床体下部,沉入上覆水及底泥中,所述的毡体为活性碳纤维毡,分层布设为多层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距离浮床床体最近层与床体间隔为1m,其余各层之间间隔为0.5‐1.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碳纤维毡长度宽度依据浮床床体长宽量取,厚度为3‐7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雅静梁智飞武斌方银娥汤景铖
申请(专利权)人: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