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向红专利>正文

利用石墨微粉制备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624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石墨微粉制备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依次包括:1)选用材料A、材料B、材料C以及材料D,材料A由人造石墨经碾磨和分级处理得到;材料B由天然石墨经碾磨和球化处理得到;材料C由人造石墨经碾磨得到;材料D为人造石墨或天然石墨碾磨所产生的微粉;使材料B和材料C中的至少一种与材料A、材料D混合,得到混合材料E;2)加入沥青浸焙包覆,得到聚合后的麻球状颗粒;3)在温度500-1500℃固化成形;在2600~3200℃进行高温石墨化,得到锂离子负极材料。该方法以废弃的石墨微粉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获得的负材材料具有优质安全可靠、极片压实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要求负极材料嵌锂及脱嵌锂时对锂的电位越低越好,这样可以得到高的电池电压。材料应有较高重量、体积比容量及优良的循环性能,以及对电解质的良好兼容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许多材料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至今为止,只有碳素材料能够成功地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日本索尼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成功用石油焦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实现锂离子电池商品化以来,新型碳材料的开发应用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碳素材料种类繁多,如人造石墨(系石油焦炼制过程中的附加产品及残渣,例如:浙青、浙青焦、石油焦…)、天然石墨、煤(煤浙青)焦碳、土状石墨、竹碳、木碳、及其它聚合物热解碳…均属碳素材料范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方法以废弃的石墨微粉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获得的负材材料具有优质安全可靠、极片压实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I)选用材料A、材料B、材料C以及材料D,所述材料A由人造石墨经过碾磨和分级处理得到,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利用石墨微粉制备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材料A、材料B、材料C以及材料D,所述材料A由人造石墨经过碾磨和分级处理得到,并且粒度D50为12?26μm;所述材料B由天然石墨经过碾磨和球化处理得到,并且粒度D50为7?22μm;所述材料C由人造石墨经过碾磨得到,并且粒度D50为12?26μm;所述材料D为人造石墨或天然石墨碾磨所产生的粒度为3?7μm的微粉;使材料B和材料C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材料A、所述材料D混合,得到混合材料E;2)将所得混合材料E加入沥青浸焙包覆,大气压力8?10kPa,浸焙时间7~9小时,得到聚合后的麻球状颗粒;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麻球...

【技术特征摘要】
1.用石墨微粉制备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材料A、材料B、材料C以及材料D, 所述材料A由人造石墨经过碾磨和分级处理得到,并且粒度D50为12-26 μ m ; 所述材料B由天然石墨经过碾磨和球化处理得到,并且粒度D50为7-22 μ m ; 所述材料C由人造石墨经过碾磨得到,并且粒度D50为12-26 μ m ; 所述材料D为人造石墨或天然石墨碾磨所产生的粒度为3-7 μ m的微粉; 使材料B和材料C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材料A、所述材料D混合,得到混合材料E ; 2)将所得混合材料E加入浙青浸焙包覆,大气压力8-10kPa,浸焙时间7、小时,得到聚合后的麻球状颗粒;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麻球状颗粒在温度500-1500°C,时间为10-20天固化成形;再在260(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顾向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