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623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清洗;(2)在清洗后的衬底表面涂覆含碳物质;(3)将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通过传输机构由反应室的一端送入该反应室,并将衬底加热至750~1100℃进行热裂解反应,保持1~300分钟,制得石墨烯,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制得有石墨烯的衬底由所述反应室的另一端送出;同时另一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被送入所述反应室中进行热裂解反应,进行下一个石墨烯的制备过程,如此循环进行;其中,所述反应室持续通有保护性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不间断连续制备的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简易可行,易于实现自动化及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石墨烯具有缺陷少和晶体结构完整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常压下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K.海姆(Andre K.Geim)等发现的一种二维碳原子晶体,为单层或多层的极薄的碳材料。单层石墨烯拥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和低的热膨胀系数,并且其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A Peigney, Ch Laurent, etal.Carbon,2001,39,507),可用于效应晶体管、电极材料、复合材料、液晶显示材料、传感器等。石墨烯独特的结构和光电性质使其成为碳材料、纳米技术、凝聚态物理和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对它的大批量、低成本制备提出了迫切要求。目前制备石墨稀的方法主要有石墨剥裂(Novoselov K S, Geim A K, et al.Science 2004, 306,666)、化学氧化还原法(D A Dikin, et al.Nature 2007,448,457 ;Sasha Stankovich, Dmitriy ADikin,Richard D Piner, et al.Carbon 2007,45,1558)、超声剥离法(Guohua Chen, WenguiWeng7Dajun Wu, et al.Carbon.2004,42, 753)等。然而这些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的形状基本上都是不规则的,层数不定,形貌难于控制。化学气相沉积法已经实现了碳纳米管的批量生产,有望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石墨烯的批量生产。所以人们开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Alexander N,Obraztsov.Nature nanotechnology.2009,4, 212),但是该方法只是少量制备。公开号为CN10128517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此该方法中需要将催化剂均匀沉积在衬底上,不但会引入不必要的杂质,而且还会增强操作的复杂性和不必要的设备,导致成本过高,且不能实现连续不间断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该方法具有在常压下不间断连续制备的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简易可行,易于实现自动化及工业化生产。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以下步骤:(I)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清洗;(2)在清洗后的衬底表面涂覆含碳物质;(3)将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通过传输机构由反应室的一端送入该反应室,并将衬底加热至750 1100°C进行热裂解反应,保持I 300分钟,制得石墨烯,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制得有石墨烯的衬底由所述反应室的另一端送出;同时另一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被送入所述反应室中进行热裂解反应,进行下一个石墨烯的制备过程,如此循环进行;其中,所述反应室持续通有保护性气体。 步骤(I)为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清洗。优选地,清洗过程包括: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丙酮对所述衬底超声清洗。衬底可以为金属箔片,也可以为金属网。优选地,衬底为金属铜、铁、镍或钴制得的箔片或50 325目规格的网格,当衬底为网格时,所述反应室的底部或者位于所述传输机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石墨烯的收集装置。步骤(2)为在清洗后的衬底表面涂覆含碳物质。优选地,含碳物质为樟脑、葡萄糖、无定形碳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步骤(3)为反应室内石墨烯的连续制备过程。优选地,保护性气体为氢气、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优选地,往反应室内通入保护性气体的气流量为10 lOOOsccm。优选地,传输机构为传输带,所述传输带在传动电机的作用下进行传动。也优选地,传输机构为并排设置的滚轮或滚轴,所述滚轮或滚轴在传动电机的作用下按照同一方向进行转动。另一方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以下步骤:(I)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清洗;(2)将清洗后的衬底通过传输机构由反应室的一端送入该反应室,并将衬底加热至750 1100°C,通入含碳气体,进行热裂解反应,保持I 300分钟,制得石墨烯,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制得有石墨烯的衬底由所述反应室的另一端送出;同时另一衬底被送入所述反应室中进行热裂解反应,进行下 一个石墨烯的制备过程,如此循环进行;其中,所述反应室持续通有保护性气体。步骤(I)为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清洗。优选地,清洗过程包括: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丙酮对所述衬底超声清洗。衬底可以为金属箔片,也可以为金属网。优选地,衬底为金属铜、铁、镍或钴制得的箔片或50 325目规格的网格,当衬底为网格时,所述反应室的底部或者位于所述传输机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石墨烯的收集装置。步骤(2)中输入含碳物质的方式为直接向反应室内通入含碳气体,进行石墨烯的连续制备。优选地,含碳气体为甲烷、乙烷和乙炔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优选地,保护性气体为氢气、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优选地,往反应室内通入保护性气体的气流量为10 lOOOsccm。优选地,传输机构为传输带,所述传输带在传动电机的作用下进行传动。也优选地,传输机构为并排设置的滚轮或滚轴,所述滚轮或滚轴在传动电机的作用下按照同一方向进行转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具有不间断连续制备的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简易可行,易于实现自动化及工业化生产。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制得的石墨烯与常见的还原法制备的石墨烯相比具有缺陷少和晶体结构完整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续制备石墨烯的工艺流程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续制备石墨烯的工艺流程图之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制备的石墨烯的SEM电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I)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丙酮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超声清洗,超声清洗时间分别为15分钟左右;(2)在清洗后的衬底表面涂覆含碳物质,如樟脑、葡萄糖、无定形碳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3)将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通过传输机构由反应室的一端送入该反应室,并将衬底加热至750 1100°C进行热裂解反应,保持I 300分钟,制得石墨烯,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制得有石墨烯的衬底由所述反应室的另一端送出;同时另一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被送入所述反应室中进行热裂解反应,进行下一个石墨烯的制备过程,如此循环进行;其中,所述反应室持续通有保护性气体。上述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步骤(I)中,优选地,衬底可以为金属箔片,也可以为金属网。优选地,衬底为金属铜、铁、镍或钴制得的箔片或50 325目规格的网格,当衬底为网格时,所述反应室的底部或者位于所述传输机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石墨烯的收集装置。上述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步骤(3)中,优选地,保护性气体为氢气、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且往反应室内通入保护性气体的气流量控制在10 IOOOsccm左右;该步骤中,优选地,传输机构为传输带,所述传输带在传动电机的作用下进行传动。也优选地,传输机构为并排设置的滚轮或滚轴,所述滚轮或滚轴在传动电机的作用下按照同一方向进行转动。上述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步骤(3)中,石墨烯制备的循环过程可以是持续性连续过程,也可以间歇式连续过程;其中,持续性的连续过程为:整个衬底是一个平铺在传输机构上的连续无限长的,该衬底随传动机构缓慢进入反应室,进行石墨烯的制备,同时制得的石墨烯也被持续性的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清洗;(2)在清洗后的衬底表面涂覆含碳物质;(3)将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通过传输机构由反应室的一端送入该反应室,并将衬底加热至750~1100℃进行热裂解反应,保持1~300分钟,制得石墨烯,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制得有石墨烯的衬底由所述反应室的另一端送出;同时另一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被送入所述反应室中进行热裂解反应,进行下一个石墨烯的制备过程,如此循环进行;其中,所述反应室持续通有保护性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金属材质的衬底进行清洗; (2)在清洗后的衬底表面涂覆含碳物质; (3)将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通过传输机构由反应室的一端送入该反应室,并将衬底加热至750 1100°C进行热裂解反应,保持I 300分钟,制得石墨烯,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制得有石墨烯的衬底由所述反应室的另一端送出;同时另一涂有含碳物质的衬底被送入所述反应室中进行热裂解反应,进行下一个石墨烯的制备过程,如此循环进行;其中,所述反应室持续通有保护性气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衬底为金属铜、铁、镍或钴制得的箔片或50 325目规格的网格;当所述衬底为网格时,所述反应室的底部或者位于所述传输机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石墨烯的收集装置。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含碳物质为樟脑、葡萄糖、无定形碳和鹿糖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保护性气体为氢气、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往反应室内通入保护性气体的气流量为10 lOOOsccm。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传输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袁新生王要兵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