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4604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加工方法,采用电火花加工成形原理,以蜗杆作为工具电极,待加工的蜗轮作为工件电极,两个电极模拟蜗杆蜗轮副啮合运动,并使工件电极径向移动以保证放电间隙一致,使蜗杆的齿形轮廓不断复制在所加工的蜗轮上,最终得到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直接使用一次包络的蜗杆加工蜗轮,无需再制造出飞刀或者蜗轮滚刀,缩短了平面二次包络蜗轮加工的工艺路线,减少了误差来源,提高了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轮齿的加工现在一般采用飞刀、滚刀、研轮等工具。飞刀具有制造容易、成本低的特点,但采用飞刀加工时,蜗轮齿面不是逐渐包络形成的,是由飞刀进刀到最后位置时由其刀刃切成的,所形成的齿面没有了洼区,不易获得正确的蜗轮轮齿表面,切齿后还需与蜗杆进行跑合研磨。采用滚刀加工容易获得正确的蜗轮轮齿表面,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但滚刀制造困难,刀具成本高。而且,由一次包络加工所形成的蜗杆不能直接加工蜗轮。必须根据滚刀与所加工的蜗轮过程模拟蜗杆与蜗轮啮合的方法加工制造出滚刀,再将刀齿后刀面磨出,然后按加工一次包络蜗杆的方法磨出刃带,再用这种滚刀切出蜗轮。因此,在加工滚刀过程中,加工制造的滚刀不能和一次包络的制造出的蜗杆完全一样,增加了加工工艺路线以及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化加工工艺路线,减少误差来源,提高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加工方法,采用电火花电蚀加工工艺,根据蜗杆的齿形轮廓电蚀加工出相应的蜗轮,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待加工的蜗轮安装在蜗轮工作台上,将一次包络的蜗杆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电火花电蚀加工工艺,根据蜗杆的齿形轮廓电蚀加工出相应的蜗轮,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待加工的蜗轮(4)安装在蜗轮工作台(5)上,将一次包络的蜗杆(3)安装在蜗杆工作台(2)上,并使蜗轮(4)和蜗杆(3)浸在绝缘工作液(6)内;B)根据加工工艺调整蜗轮与蜗杆的初始中心距以及蜗轮外轮廓与蜗杆外轮廓间的放电间隙;C)将蜗轮和蜗杆分别与脉冲电源装置(1)的两极连通,使蜗杆成为工具电极,蜗轮成为工件电极;D)脉冲电源装置工作通电,在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产生脉冲电压,脉冲电压将放电间隙间绝缘工作液击穿,产生电火花放电,形成的瞬时高温蚀除掉工件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电火花电蚀加工工艺,根据蜗杆的齿形轮廓电蚀加工出相应的蜗轮,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待加工的蜗轮(4)安装在蜗轮工作台(5)上,将一次包络的蜗杆(3)安装在蜗杆工作台(2)上,并使蜗轮(4)和蜗杆(3)浸在绝缘工作液(6)内; B)根据加工工艺调整蜗轮与蜗杆的初始中心距以及蜗轮外轮廓与蜗杆外轮廓间的放电间隙; C)将蜗轮和蜗杆分别与脉冲电源装置(I)的两极连通,使蜗杆成为工具电极,蜗轮成为工件电极; D)脉冲电源装置工作通电,在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产生脉冲电压,脉冲电压将放电间隙间绝缘工作液击穿,产生电火花放电,形成的瞬时高温蚀除掉工件电极上多余的部分,形成与工具电极外轮廓对应的形状;所述蜗杆由蜗杆主轴带动不断转动,蜗轮由蜗轮工作台带动以相应的转速转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启武郑方燕邱昕洋冯济琴郑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