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铆接零部件的制造装置,用于挤压铆接零部件上的卡脚,铆接零部件经挤压变形后的卡脚而与其他零部件进行铆接固定。
技术介绍
铆接零部件经卡脚与其他零部件进行铆接固定,例如汽车马达等中小型马达产品中的马达壳体(马达壳体及马达端盖是用于承载定子、转子及其他附件的重要结构件)或其他同类产品,在马达壳体上具有倾斜的卡脚,组装时马达端盖挤压马达壳体的倾斜卡脚,卡脚变形后回弹并卡住端盖,使马达壳体与端盖铆接固定。铆接固定工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马达壳体铆接装置,马达壳体21具有圆管状结构,在其还不具有与马达端盖铆接的功能时,圆管一端的管壁上具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卡脚19,卡脚19沿圆管轴向伸出,且平行于圆管轴向,这种卡脚19就需经制造装置挤压、使其变形后倾斜于圆管轴向,才能够与马达端盖相铆接固定。制造装置包括机架、下压驱动装置I (油缸)、工件承载平台2和一外宽内窄形状的治具(常用为弧形治具20),制造时将马达壳体21放置于工件承载平台2上,油缸的驱动端连接弧形治具20,油缸驱动弧形治具20下压马达壳体21的两个卡脚19,使卡脚19变形成倾斜于马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接零部件制造装置,包括机架、下压驱动装置(1)和工件承载平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压机构、夹爪机构和夹爪推动机构(3);所述机架包括竖架(4)和竖架(4)上的支撑平台(5),所述下压驱动装置(1)安装于支撑平台(5)上,下压驱动装置(1)的驱动端朝下伸出;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下压部(6)、第二下压部(7)、阻挡部(8)、第一限位部(9)和第二限位部(10),其中第一下压部(6)固定在所述下压驱动装置(1)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二下压部(7)位于第一下压部(6)的下方且两者上下滑动连接,在滑动至第二下压部(7)脱离第一下压部(6)位置处第二下压部(7)经阻挡部(8)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零部件制造装置,包括机架、下压驱动装置(I)和工件承载平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压机构、夹爪机构和夹爪推动机构(3); 所述机架包括竖架(4)和竖架(4)上的支撑平台(5),所述下压驱动装置(I)安装于支撑平台(5)上,下压驱动装置(I)的驱动端朝下伸出; 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下压部(6)、第二下压部(7)、阻挡部(8)、第一限位部(9)和第二限位部(10),其中第一下压部(6)固定在所述下压驱动装置(I)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二下压部(7)位于第一下压部(6)的下方且两者上下滑动连接,在滑动至第二下压部(7)脱离第一下压部(6)位置处第二下压部(7)经阻挡部(8)悬挂于第一下压部(6)上; 所述第二下压部(7)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9),第一限位部(9)位于支撑平台(5)上方,当第一限位部(9)下行至接触支撑平台(5)时第二下压部(7)相对于支撑平台(5)的向下运动受到限制; 在第一下压部(6)与第二下压部(7)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10),在第一下压部(6)与第二下压部(7)经第二限位部(10)接触时,第一下压部(6)相对于第二下压部(7)的向下运动受到限制; 所述夹爪机构包括两个抓臂(11),这两个抓臂(11)均铰接在第二下压部(7 )上,两抓臂(11)能够绕第二下压部(7)上的铰接轴在一抓取位置和一释放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夹爪推动机构(3)位于第一下压部(6)上,用以推动两抓臂(11)由释放位置朝向抓取位置摆动;在两抓臂(11)和第二下压部(7)之间作用有一弹性件(12),以使两抓臂(11)由抓取位置回复至释放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乾峰,顾石成,陈华轩,陈守亮,杨定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蒂亚半导体制造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