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71152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3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有依次循环连接的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供液泵后移至换热器和过滤器之间,降低了换热器内部冷却液的压力有利于冷却液内部微型气泡的脱除,同时降低了泄漏率和一些安装在管路上的附属装置的故障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领域,具体是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液冷源是为大功率电子设备提供循环冷却液的系统,它的可靠工作对于大功率电子设备的正常散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减小电子设备冷却液流经管路的体积和重量,一般采用微通道的形式,因此一般对液冷源的供液压力要求很高。现有的液冷源冷却液系统的工作流程是贮液箱一〉供液泵一〉换热器一〉过滤器一〉供液管路阀门一〉电子设备一〉回液管路阀门,最后回到贮液箱,如此循环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冷却。以上冷却液循环流程的主要缺点供液泵在液冷源的位置较靠前而供液压力又要求很高,这样导致两方面的问题1、供液泵后压力较高,液冷源内冷却液夹杂的微型气泡不易脱出,导致冷却液与电子设备的热交换不充分,造成电子设备温度超标;2、供液泵后面的换热器及供液管上设置的各种传感器装置均处于压力较高的状态,易造成冷却液的泄露及安装在管路上附属装置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可解决上述流程中导致的问题,既可将溶液内的气体有效脱出,解决冷却液与电子设备的热交换不充分的问题,又降低了换热器及供液管路的泄露率及安装在管路上附属装置的故障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有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所述的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贮液箱选用闭式承压水箱。所述的贮液箱上连接有膨胀水箱。 所述的贮液箱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的换热器和供液泵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I)、本技术将供液泵后移至换热器和过滤器之间,降低了换热器内部冷却液的压力有利于冷却液内部微型气泡的脱除,同时降低了泄漏率和一些安装在管路上的附属装置的故障率;(2)、本技术的贮液箱为闭式承压水箱,并且加入一个膨胀水箱为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即可使冷却液能通过换热器顺利进入供液泵;(3)、本技术设置的排气阀为贮液箱内部排气,解决吸热后的冷却液进入贮液箱后使贮液箱内部压力变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有依次循环连接的闭式承压水箱1、换热器2、供液泵3、过滤器4、供液管路阀门5和回液管路阀门7,贮液箱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8并连接有膨胀水箱9,换热器2和供液泵3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10。本技术的使用原理将电子设备6连接于供液管路阀门5和回液管路阀门7之间,吸收电子设备6热量后温度升高的冷却液经过回液管路阀门7后通过回液管路进入闭式承压水箱1,并通过第一排气阀8进行自动排气,同时膨胀水箱9可以为闭式承压水箱I提供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可使闭式承压水箱I内的冷却液顺利进入换热器2进行冷却降温,并通过第二排气阀10进行排气,降温排气后的冷却液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供液泵3,并在供液泵3的泵送作用下送入过滤器4进行过滤净化,最后通过供液管路阀门5送入电子设备6,吸收电子设备6热量后通过回液管路阀门7回到闭式承压水箱I完成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有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依次循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有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依次循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液箱选用闭式承压水箱。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福学张勇金从卓许永峰赵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