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其包括一基座、一夹持件、一抵顶件、一第一软性电路板、一定位件与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该夹持件设置于基座,并且该夹持件上开设一插槽;抵顶件插设于插槽,并且其一端凸伸出该插槽;第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夹持件的下方并与抵顶件碰触;定位件锁固于夹持件;第二软性电路板的一端置于定位件与第一软性电路板之间,并与第一软性电路板相抵接形成电性连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定位件与夹持件间来夹持第一软性电路板与第二软性电路板,当第二软性电路板受损时,即可将定位件松开,取下第二软性电路板进行更换,让其它硬件资源可以重复利用,间接降低了零件备材的库存压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屏幕是否正常显示的探针,尤指一种可更换探针上软性电路板的探针。
技术介绍
显示器快速的进步与演进以及随着人类对视觉要求的提高,影像的分辨率亦大幅提升,从早期的1024X768到现今的FULL H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_IXD)也因此孕育而生,其优点即在于高画质的画面。薄膜晶体管液晶显不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1XD)的构造系使用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组件以点亮预定屏幕,这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平面显示器被制造完成之后,需利用探针装置的检测尖端接触平面显示器的电极垫执行测试以检查此平面显示器是否可正常作业。然而,探针在执行检测作业时,探针上的软性电路板或是设置于上的芯片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目前对应此类受损的探针,无法拆卸更换毁损的部位,皆只能将有问题的探针直接丢弃,此举造成了其它组成部位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维修时可直接更换软性电路板,让各硬件资源可以完全利用,并间接降低了零件备材库存压力的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包括一基座、一夹持件、一抵顶件、一第一软性电路板、一定位件与一第二软性电路板。其中,夹持件设置于基座,并且该夹持件上开设一插槽;抵顶件插设于插槽,并且其一端凸伸出该插槽;第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夹持件的下方并与抵顶件碰触;定位件锁固于夹持件;第二软性电路板的一端置于定位件与第一软性电路板之间,并与第一软性电路板相抵接形成电性连结。该夹持件包括一第一夹持块与一第二夹持块,而该插槽开设于该第一夹持块与该第二夹持块之间。该定位件开设至少一透视孔,该透视孔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软性电路板与该第二软性电路板接触处。该第二电路板进一步结合一定位透明条,该定位透明条对应位于该透视孔的下方。该基座设有至少一结合槽,且该结合槽设有至少一塑料环。该定位透明条为玻璃材质,该抵顶件为弹性材质。该第一软性电路板或该第二软性电路板为微机电透明膜。本技术利用定位件与夹持件间来夹持第一软性电路板与第二软性电路板,当第二软性电路板受损时,即可将定位件松开,取下第二软性电路板进行更换,藉此达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的进一优点在于利用定位件上所开设的透视孔来协助安装,提升对位的准确性。本技术再进一优点在于第二软性电路板进一步结合一定位透明条,可固定第二软性电路板的位置。本技术再进一优点在于利用塑料环设置于结合槽,减少组合时的磨损,增加稳定性。根据上述诸多优点,为使审查员对本技术能进一步的了解,故揭露一实施方式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基座;11......结合槽;111......塑料环;20......夹持件;21......插槽;22......第一夹持块;23......第二夹持块;30......抵顶件;40......第一软性电路板;50......定位件;51......透视孔;60......第二软性电路板;61......定位透明条。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图1所示的立体图、图2所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所示的组件爆炸图、图4与图5所示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包括一基座10、一夹持件20、一抵顶件30、一第一软性电路板40、一定位件50与一第二软性电路板60。夹持件20设置于基座10,并且开设一插槽21。抵顶件30插设于插槽21,其一端凸伸出插槽21。第一软性电路板40设置于夹持件20的下方,并与抵顶件30碰触。定位件50锁固于夹持件20。第二软性电路板60的一端置于定位件50与第一软性电路板40之间,并与第一软性电路板40相抵接形成电性连结。当要进行检测时,将第一软性电路板40与待检测物对应接触,并利用抵顶件30抵顶第一软性电路板40,使得第一软性电路板40与待检测物上的端子能够更贴合,让讯号传递更稳定。又,当要拆下第二软性电路板60时,可将定位件50取下或是使定位件50与夹持件20的间距增加,藉此即可将第二软性电路板60取下。安装方式是将另一第二软性电路板60置放于定位件50与夹持件20之间,待与第一软性电路板40对位之后,再将定位件50锁固于夹持件20使得第一软性电路板40与该第二软性电路板60受到夹持而固定位置。此夕卜,亦可将第二软性电路板60结合(例如黏结)于定位件50,藉此可增进安装的便利性。进者,如图3至图5所示,夹持件2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夹持块22与一第二夹持块23,而该插槽21开设于该第一夹持块22与该第二夹持块23之间,利用该第一夹持块22与该第二夹持块23合并以夹持在插槽21间的抵顶件30,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又,如图1与图3所示,定位件50开设至少一透视孔51,该透视孔51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软性电路板40与该第二软性电路板60接触处,藉此便于使用者观察该第一软性电路板40与该第二软性电路板60接触的情况。进者,该第二软性电路板60进一步结合一定位透明条61,该定位透明条61对应位于该透视孔51的下方,利用此定位透明条61来固定第二软性电路板60的宽度,避免因温度的变化使得第二软性电路板60上各接脚距离变化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基座10可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结合槽11,且结合槽11设有一塑料环111。当经由此结合槽11与其它组件结合时,将会由塑料环111与其它组件接触,故插拔过程所产生的磨损大都会发生在塑料环111上,藉此可保护结合槽11与其对应的组件,避免因反复插拔造成无法稳定结合的问题。若塑料环111毁损时,即可直接更换新的塑料环111,利用新的塑料环111可维持与其它组件结合后的密合度,也就使得组合后得以稳定维持彼此的相对位置,避免晃动或歪斜等问题的发生。其中,定位透明条61可为玻璃材质,抵顶件30可为弹性材质。第一软性电路板40或第二软性电路板60可为微机电透明膜。再者,透过本技术的设计,除了第二软性电路板60的置换便利的优点,第一软性电路板40可由微机电进行制作更细微的电子电路设计,使其具备更强大的测试能力。综上所述,本技术所示仅为本技术种实施例,其可据以衍生的运用范围广泛,另因构造简单,故倍增生产效率亦可兼顾生产成本,实具产业利用价值,凡与本技术技术思想相同的简易转换或等效转换者,皆属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夹持件,设置于该基座,且该夹持件上开设一插槽;一抵顶件,插设于该插槽,且一端凸伸出该插槽;一第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夹持件的下方,并与该抵顶件碰触;一定位件,锁固于该夹持件;一第二软性电路板,其一端置于该定位件与该第一软性电路板之间,并与该第一软性电路板相抵接形成电性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夹持件,设置于该基座,且该夹持件上开设一插槽; 一抵顶件,插设于该插槽,且一端凸伸出该插槽; 一第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夹持件的下方,并与该抵顶件碰触; 一定位件,锁固于该夹持件 ; 一第二软性电路板,其一端置于该定位件与该第一软性电路板之间,并与该第一软性电路板相抵接形成电性连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其特征在于,该夹持件包括一第一夹持块与一第二夹持块,而该插槽开设于该第一夹持块与该第二夹持块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软性电路板的探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学鲜,
申请(专利权)人:船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