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具体是一种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
技术介绍
一般公知的白行车鞍座,其至少包含有一壳体、一设于壳体前端的插接部、两个设于壳体后端底面上的支架孔位、接于插接部与支架孔位内的支架、一置于壳体表面的海绵垫、及一包覆于壳体与海绵垫的外覆座所构成;施以组装时,将支架锁固于自行车的座管上,使骑乘者利用该座垫内的海绵垫配合支架以维持跨坐骑乘时的基本弹性。如中国专利号02241212提出的自行车坐垫避震弹和防尘保护结构,其说书的固定支架弯折呈“V”型,连接端插接固定在鞍座前端,开口的两活动端则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鞍座的后端两侧。众所周知,当人体乘坐鞍座时,臀部的大部分压力将由鞍座的后端承载,换而言之就是由支架后端承载,而现有的鞍座中,支架的开口端与安装的后端连接,因此鞍座在承载纵向压力的同时,还需要承载横向的拉力,以确保支架的两活动端不被分开,因此鞍座壳体的硬度与强度似乎不足以支撑而产生碎裂的可能,或者是与支架固定的连接螺栓发生松脱,与鞍面分离,造成鞍座损坏甚至是人身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加工方便、承载力、抗冲击性能强,使用寿命长,乘坐舒适的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本技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其包括由前沿和后翼构成的鞍面,所述的后翼中部设有弧形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面的前沿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支架插孔,鞍面后翼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支架卡座,一开口状的“U”型支架前端插入支架插孔内,后端置于支架卡座内并由封盖固定。所述的支架由圆柱状钢筋一体弯折而成。所述的支架前端弯折有插条,插条插入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其包括由前沿(1)和后翼(2)构成的鞍面,所述的后翼中部设有弧形开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面的前沿(1)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支架插孔(52),鞍面后翼(2)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支架卡座(8),一开口状的“U”型支架(5)前端插入支架插孔(52)内,后端置于支架卡座(8)内并由封盖(6)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其包括由前沿(I)和后翼(2)构成的鞍面,所述的后翼中部设有弧形开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面的前沿(I)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支架插孔(52),鞍面后翼(2)下端两侧各设有一支架卡座(8),一开口状的“U”型支架(5)前端插入支架插孔(52)内,后端置于支架卡座(8)内并由封盖(6)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5)由圆柱状钢筋一体弯折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5)前端弯折有插条(51),插条(51)插入支架插孔(52)内与鞍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型新式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面上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振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富山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