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1)在基底上形成的第一电极上形成间隔图案的步骤;2)形成有机层和第二电极的步骤;3)形成密封薄膜并且刻蚀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薄膜而使第一电极露出的步骤;和4)形成辅助电极,其电连至步骤3)中露出的第一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器件可以克服由于透明电极纵向方向上的电极电阻造成的电压降问题和导致的设备亮度不均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异的有机发光器件,所述器件可通过使透明电极层的电压降最小化而确保二极管的亮度均匀性和稳定性,并且涉及所述器件的制备方法。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7月8日在KIPO提交的第10-2010-006571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公开全文以引用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器件由两个相对的电极和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具有多层半导体特性的有机材料的薄膜形成。上述配置的有机发光器件使用这样的现象:其中通过使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即有机发光现象。详细地,在有机材料层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结构中,当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空穴注入阳极中的有机材料层并且电子注入阴极中的有机材料层。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形成激子,并且当激子还原至基态时,发光。在上述有机发光器件中,在有机材料层中产生的光通过透光性电极而发出,并且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可分类为顶部发射型、底部发射型和双发射型。在顶部发射型或底部发射型的情况下,两个电极之一应该是透光性电极,在双发射型的情况下,两个电极均应该是透光性电极。就有机发光器件而言,自从Kodak C0.,Ltd.宣布在使用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可实现低压下驱动,已经集中进行了许多研究。近来,使用有机发光器件的自然色显示器应用于移动电话并且商业化。此外,已经进行关于近来使用磷光材料代替已知的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以快速提高效率,并且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二极管能够代替已知的照明设备。为使用有机发光器件用于照明,与已知的自然色显示器不同,二极管应该在高亮度下驱动,并且像已知的照明设备那样应该保持恒定的亮度。为充分地改进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发光应该以大面积进行,并且为了以大面积进行发光,应该使用高驱动电流。此外,为了以大面积保持恒定的亮度,高电流应该均匀地注入具有大面积的二极管中。一般而言,作为有机发光器件的阳极材料,主要使用具有大的功函数的金属氧化物。然而,金属氧化物的电导性相对不高。因此,在金属氧化物用于具有小的显示面积的有机EL或LCD中的情况下,不存在问题,但是在金属氧化物用于具有大面积的用于照明设备的有机EL中的情况下,由于高电流的原因电压降很大,所以电流不能均匀地注入发光表面,并且因此二极管的发光不能均匀地进行。例如,发光仅在电连至驱动电路的电极的一部分周围出现并且在剩余区域出现弱的发光或没有发光。同时,作为有机发光器件的阴极材料,主要使用具有小的功函数的金属或其合金。所述金属本身可以具有高的电导性,但是在由于有机发光器件的特性而需要电极透明的情况下,如果电极由薄膜构成,则电导性降低。因此,即使在上述情况下,由于电流不均匀地注入发光表面,二极管的发光也不可能均匀地进行。因此,为使用有机发光器件作为照明设备,高亮度的发光需要通过降低电极的电阻而均匀存在于具有大面积的二极管中。此外,除了具有大面积的有机发光器件之外,降低电极的电阻还可以用于制造无源矩阵显示二极管。由于无源矩阵显示器不需要无定形的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背板,因此与有源矩阵不同,制造成本非常低。然而,近来,由于无源矩阵有机EL显示器具有各种问题,有源矩阵有机EL显示器而非无源矩阵有机EL显示器正成为商业化的候选。无源矩阵有机EL显示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在制备无源矩阵有机EL显示二极管中制备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电导性的电极是关键技术,但是如果近来使用的电极的电阻较大并且显示器的尺寸由此增大,在电极中的电压降变得严重,因此难以进行显示图像。因此,在有机发光器件领域,需要开发降低电极电阻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所述器件通过使透明电极层的电压降最小化而确保二极管的亮度均匀性和稳定性,并且所述器件具有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形成的辅助电极,并且提供所述器件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底上形成的第一电极上形成间隔图案(spacer pattern) ;2)形成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3)在形成密封薄膜并且刻蚀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薄膜后使所述第一电极露出;并且4)形成辅助电极,其电连至步骤3)中露出的第一电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提供了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不例性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基底、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该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的间隔图案,电连至所述第一电极的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的密封薄膜。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以解决由于在纵向方向上透明电极的电阻造成的电压降的问题,以及导致的二极管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不例性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器件中,由于辅助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形成,所以可以形成更优异的透明电极。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器件的视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器件的视图。图3至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的视图。最佳实施方式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一般而言,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这样的结构:两个具有大面积的电极彼此相对且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通过电流而发光的有机材料层。电流在一个电极的边缘施加,流向电极的中心,穿过有机材料,并且放电至另一个相对所述电极的电极。在该情况下,在电流从电极的边缘流向其中心时电压降与电极的电阻成比例。因为能量消耗与由于电极的电阻造成的电压降一样多,所以有机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降低。此外,因为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不同,有机材料的发光量根据电极的位置而变化,并且取决于位置的亮度的不同就外观而言是不良的并且不利地影响二极管的稳定性。因此,在有机发光器件中,需要使这些问题最小化的设计。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这样的结构:两个透明电极或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彼此相对。电极的电压降在具有相对高的表面电阻的透明电极中成为问题。作为透明电极,使用ITO(氧化铟锡)等,并且包括ITO的透明电极的表面电阻值为10至30 Ω/ □,其与通过沉积IOOnm的Al约100次制备的金属电极的表面电阻值0.3 Ω / □不同。为降低透明电极的表面电阻值,通常使用在透明电极上形成金属辅助电极的方法。为均匀地降低表面电阻值而不降低发光区域表面的断开率(opening ratio),应该形成精细的金属电极。为此,使用光刻方法。然而,缺点在于该方法需要高的加工成本。此外,金属电极层还与有机材料层一起沉积至金属辅助电极上。在该情况下,由于在透明电极上金属辅助电极和金属电极之间可能短路,存在当形成金属辅助电极时,需要在其上另外形成绝缘层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所述器件甚至不需要形成非常精细的辅助电极就可以通过使透明电极的电压降最小化而确保二极管的亮度均匀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底上形成的第一电极上形成间隔图案;2)形成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3)在形成密封薄膜并且刻蚀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薄膜后使所述第一电极露出;并且4)形成辅助电极,其电连至在所述第一电极露出中所露出的第一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8 KR 10-2010-00657101.一种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底上形成的第一电极上形成间隔图案; 2)形成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 3)通过形成密封薄膜并且刻蚀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薄膜而使第一电极露出;和 4)形成辅助电极,其电连至步骤3)中露出的第一电极。2.权利要求1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其中步骤I)还包括在基底上形成绝缘层图案。3.权利要求1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的基底为玻璃基底或塑料基。4.权利要求1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的第一电极包括选自金属、金属氧化物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5.权利要求4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的第一电极通过PVD(物理气相沉积)方法而形成。6.权利要求1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的第一电极包括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和氧化锡(SnO2)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炯,金正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