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细长带施用到车辆的车门框架上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903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将细长带附着到车辆车体的车门框架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一种设备施用所述细长带,所述装置包括:i.驱动装置;ii施用头;iii.应力控制单元,其被布置在驱动装置和施用头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iv.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细长带的施用方法包括:通过驱动装置使细长带前进;使用施用头定位、按压细长带和/或将细长带卷绕到车门框架上;以及使用应力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控制细长带的应力,从而应力控制单元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测量细长带的应力,并且基于通过应力控制单元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对细长带的应力的测量,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以将细长带的应力保持在理想的应力范围内,其中,所述细长带包括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主侧面的泡沫层和与泡沫层的主侧面之一相连的压敏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包括交联橡胶,并且泡沫层包括在烷基中具有平均3至1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泡沫层的密度为至少540kg/m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细长带施用到车辆车体的车门框架上。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粘合带的细长带的施用。粘合剂制品或粘合带通常用于将两个基底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粘合的复合物。具体的粘合带包括具有泡沫层的那些。这种带材或粘合带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中,其中可用它们将多种组件粘合到汽车或其它机动车辆的车体上。通常,它们用于将诸如徽标、塑料部件以及橡胶垫圈之类的部件粘合至门上。胶带的例子在例如W02008/070386、US6,503,621和US4,415,615中有所公开。 虽然有大量的粘合剂和带材可用,但是基材的发展和终端使用的要求继续驱动对新粘合剂配方和带材构造的需求。例如,已经证明要粘结粘合带的机动车部件上的油漆和涂料的开发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同样,运输部门尤其是机动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减小例如汽车的重量以节约燃料消耗。该趋势导致在先前未使用粘合带的地方使用和施用粘合带,或者导致在例如粘合带可能遭受的应力-应变方面有更高要求的新构造中施用粘合带。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橡胶密封件和垫圈通常通过诸如夹子的机械装置施用到车辆车体中的车门框架周围,这增加了汽车的重量。经证明,用粘合剂溶液替代机械附着装置是困难的。除了性能特性之外,环境管理和加工成本也影响产品配方需求。另外,诸如汽车和公共汽车的车辆的组装被高度自动化,并且通常涉及使用机器人。因此,提出了如在EP1902813中公开的施用方法以将细长带施用到车辆的车门或者车门框架上。当利用粘合带将橡胶垫圈施用到车门周围时,据发现,在该EP申请中公开的设备和方法产生优良的结果,这是因为通过测量和控制在施用过程中的应力减轻了在粘合带中引入的应力。具体地讲,该方法避免了在粘合带中沿着垂直于所述带的施用平面的方向引入应变。已经发现的是,当该申请用于将密封件施用到车辆车体上的车门框架上时,仍会导致一段时间后粘合带的脱离。具体地讲,据发现,在车门框架强烈弯曲的区域,例如在车门框架的拐角处,发生脱离是由于在粘合带中的与带材施用的表面平行的平面中引入的应变。因此,期望找到一种可靠的和将粘合带良好地施用到车辆车体上的车门框架上的方法,并且具体地讲,期望找到一种解决在强烈弯曲的区域中发生脱离的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将细长带附着到车辆车体的车门框架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一种设备施用细长带,所述设备包括:1.驱动装置;ii施用头;ii1.应力控制单元,其被布置在驱动装置和施用头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iv.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细长带的施用方法包括:通过驱动装置使细长带前进;使用施用头定位、按压细长带和/或将细长带卷绕到车门框架上;以及使用应力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控制细长带的应力,从而应力控制单元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测量细长带的应力,并且基于通过应力控制单元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对细长带的应力的测量,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以将细长带的应力保持在理想的应力范围内,其中,所述细长带包括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主侧面的泡沫层和与泡沫层的主侧面之一相连的压敏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包括交联橡胶,并且泡沫层包括在烷基中具有平均3至1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泡沫层的密度为至少540kg/m3。如本文所用,“与......相连”意指相关层直接设置在所述表面上,或通过作为中介的诸如例如底漆层的一个或多个层间接设置在所述表面上。已经发现的是,当将粘合带附着到车辆车体的车门框架上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提供了良好的结果。具体地讲,在诸如框架中的拐角的强烈弯曲的区域,粘合带也很好地粘附。另外,所述方法可在允许形成可靠附着的同时用于附着设计不同的多种不同橡胶垫圈。以下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概述:1.一种将细长带附着到车辆车体的车门框架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一种设备施用细长带,所述设备包括:V.驱动装置; v1.施用头;vi1、应力控制单元,其被布置在驱动装置和施用头之间,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viii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细长带的施用方法包括:通过驱动装置使细长带前进;使用施用头定位、按压细长带和/或将细长带卷绕到车门框架上;以及使用应力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控制细长带的应力,从而应力控制单元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测量细长带的应力,并且基于通过应力控制单元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对细长带的应力的测量,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以将细长带的应力保持在理想的应力范围内,其中,所述细长带包括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主侧面的泡沫层和与泡沫层的主侧面之一相连的压敏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包括交联橡胶,并且泡沫层包括在烷基中具有平均3至1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泡沫层的密度为至少540kg/m3。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以将细长带的伸长率保持在O和3%之间。3.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是可通过可聚合组合物的聚合反应获得的聚合物,所述可聚合组合物包括在烷基中具有平均3至1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和一种或多种极性单体以及可选的具有至少两个可自由基聚合基团的一种或多种多官能单体。4.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聚合组合物包括:83重量%至97重量%的丙烯酸烷基酯;3%至17%的极性单体;以及当存在多官能单体时,0.01重量%和I重量%之间的多官能单体。5.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泡沫包括发泡泡沫。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空微球体。7.根据实施例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泡沫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空微球体,所述中空微球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可从可膨胀微球体获得的微球体。8.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泡沫层还包括触变剂。9.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变剂包括热解法二氧化硅。10.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包括丙烯酸系压敏粘合剂组分。11.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压敏粘合剂组分包括具有衍生自在烷基中具有3至1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和一种或多种极性单体的重复单元的丙烯酸系聚合物。12.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性单体选自: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酰胺、丙烯腈、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以及它们的组合。13.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交联橡胶包括具有橡胶态嵌段和玻璃态嵌段的交联嵌段共聚物。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橡胶态嵌段包括第一聚合共轭双烯、其氢化衍生物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所述玻璃态嵌段包括单乙烯基芳族单体。15.根据实施例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包括以所述压敏粘合剂层总重量计30至50重量份的所述嵌段共聚物,以及以所述压敏粘合剂层总重量计0.1至1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系压敏粘合剂组分。16.根据实施例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包括以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总重量计10至20重量份的所述嵌段共聚物,以及以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总重量计40至6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系压敏粘合剂组件。17.根据前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3 EP 10175313.51.一种将细长带附着到车辆车体的车门框架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一种设备施用所述细长带,所述设备包括: (i)驱动装置; (ii)施用头; (iii)应力控制单元,其被布置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施用头之间, 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 (iv)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 所述细长带的施用包括:通过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细长带前进;使用所述施用头定位、按压所述细长带和/或将所述细长带卷绕到所述车门框架上;以及使用所述应力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细长带的应力,从而所述应力控制单元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单元测量所述细长带的应力,并且基于通过所述应力控制单元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对所述细长带的应力的测量,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将所述细长带的应力保持在理想的应力范围内, 其中,所述细长带包括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具有第一主侧面和第二主侧面的泡沫层和与所述泡沫层的主侧面之一相连的压敏粘合剂层,所述压敏粘合剂包括交联橡胶,并且所述泡沫层包括在烷基中具有平均3至1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所述泡沫层的密度为至少540kg/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将所述细长带的伸长率保持在O和3%之间。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是可通过可聚合组合物的聚合反应获得的聚 合物,所述可聚合组合物包括在烷基中具有平均3至1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尔克尔·帕施曼西格弗里德·韦尔克克劳斯·马莱茨基德特勒夫·里歇特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