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感器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的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对称差分电感的绕线方法,在不同线圈之间利用上下层金属交叉走线实现对称的结构。这种绕线方法没有充分利用两层厚金属的优势,而且由于交叉走线需要引入斜线,从而带来设计上的不完全对称,使端口一与端口二的特性存在差异,同时对器件性能(Q值)有影响。另外,这种绕线方法只能在不同圈之间交叉连接,这会带来上下线圈结构有差异的缺点。因此,现有的绕线方法均不能实现上下层线圈完全对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它可以实现叠层电感的上下层线圈完全对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双层金属构成的多圈叠层电感,多圈金属线圈由内向外排列;在上下层金属线圈的连接区域,将上下层金属线圈对称分为相同的两半,上下层线圈完全重叠;上层金属线圈及下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为L型结构,上层金属线圈的该连接端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对应连接端镜像对称,用于实现上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半与对应圈的下层金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金属构成的多圈叠层电感,多圈金属线圈由内向外排列;在上下层金属线圈的连接区域,将上下层金属线圈对称分为相同的两半,上下层线圈完全重叠;上层金属线圈及下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为L型结构,上层金属线圈的该连接端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对应连接端镜像对称,用于实现上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半与对应圈的下层金属线圈的另一半的连接;上层金属线圈及下层金属线圈的另一个连接端为交叉连接,用于实现上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半与相邻圈的下层金属线圈的另一半的连接;实现每半圈时上下层金属线圈交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金属构成的多圈叠层电感,多圈金属线圈由内向外排列;在上下层金属线圈的连接区域,将上下层金属线圈对称分为相同的两半,上下层线圈完全重叠; 上层金属线圈及下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为L型结构,上层金属线圈的该连接端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对应连接端镜像对称,用于实现上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半与对应圈的下层金属线圈的另一半的连接; 上层金属线圈及下层金属线圈的另一个连接端为交叉连接,用于实现上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半与相邻圈的下层金属线圈的另一半的连接;实现每半圈时上下层金属线圈交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金属构成的内外两圈叠层电感,在上下层金属线圈的连接区域,将上下层金属线圈对称分为相同的两半,上下层线圈完全重叠; 上层金属线圈及下层金属线圈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为L型结构,上层金属线圈的该连接端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对应连接端镜像对称,上层金属线圈的左外半圈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右外半圈连接,上层金属线圈的右外半圈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左外半圈连接;上层金属线圈的左内半圈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右内半圈连接,上层金属线圈的右内半圈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左内半圈连接; 上层金属线圈及下层金属线圈的另一个连接端为交叉连接,上层金属线圈的左内半圈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右外半圈连接,上层金属线圈的右内半圈与下层金属线圈的左外半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金属线圈的连接端和下层金属线圈的连接端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对称型叠层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金属线圈包括左外上半圈(11)、右外上半圈(12)、左内上半圈(13)、右内上半圈(14),左外上半圈(11)和右外上半圈(12)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端口一(I)和端口二(2); 左外上半圈(11)和右外上半圈(12)的顶端分别设置有金属连接区(al、a6),左外上半圈(11)的金属连接区(al)与右外上半圈(12)的金属连接区(a6)相对于金属线圈的宽度相互对称;金属连接区(al、a6)形成L型结构的连接端; 左内上半圈(13)和右内上半圈(14)的顶端分别设置有金属连接区(a3、a4),左内上半圈(13)的金属连接区(a3)与右内上半圈(14)的金属连接区(a4)相对于金属线圈的宽度相互对称;金属连接区(a3、a4)形成L型结构的连接端;左内上半圈(13)的底端设置金属连接区(a2),右内上半圈(14)的底端设置金属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梁,蔡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