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3675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中排挡土桩(3)和内排挡土桩(2)分别采用多个并排排列组成且竖向设置,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顶部设有桩顶圈梁(4),将所有的外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中排挡土桩(3)的顶部与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腰部设置第一连接梁板(51)将所有的中排挡土桩(3)和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连接成整体;在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的腰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板(52),将所有内排挡土桩(2)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连接成一个整体;位于两排桩之间填有桩间加固土(6)。该方法施工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可以有效维持基坑及边坡稳定,消除坑内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工程,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基坑支护结构中,有无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和有支撑基坑支护结构两种。有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因支撑的存在,土方需要多次倒运,影响土方开挖;支撑施工、养护和拆撑都需要时间,影响施工进度。无支撑基坑支护方案常用的有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桩和锚杆复合支护结构等。双排桩是用桩顶圈梁将二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形成一个门式结构;桩和锚杆复合支护结构是指竖向有桩,在桩与桩之间施做锚杆,锚杆通常要有自由端和固定端二部分构成,长度要求较长,且必须有钻孔和注浆工艺,因工艺复杂,需要占用别人的地下空间而难以使用;本人专利技术的加筋约束土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专利大大改善了无支撑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使用范围,但对于较软弱土层仍然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该方法为一阶梯状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或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便,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取消内支撑,方便挖土和地下室土建施工。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由外排挡土止水桩、内排挡土桩、中排挡土桩、桩顶圈梁、连接梁板、桩间加固土、加筋、加筋围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护结构包括外排挡土止水桩(1)、内排挡土桩(2)、中排挡土桩(3)、桩顶圈梁(4)、第一连接梁板(51)和第二连接梁板(52);其中,外排挡土止水桩(1)、中排挡土桩(3)和内排挡土桩(2)分别采用多个并排排列组成且竖向设置,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顶部设有桩顶圈梁(4),将所有的外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中排挡土桩(3)的顶部与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腰部设置第一连接梁板(51)将所有的中排挡土桩(3)和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连接成整体;在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的腰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板(52),将所有内排挡土桩(2)与对应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护结构包括外排挡土止水桩(I)、内排挡土桩(2)、中排挡土桩(3)、桩顶圈梁(4)、第一连接梁板(51)和第二连接梁板(52);其中,外排挡土止水桩(I)、中排挡土桩(3)和内排挡土桩(2)分别采用多个并排排列组成且竖向设置,在外排挡土止水桩(I)的顶部设有桩顶圈梁(4),将所有的外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中排挡土桩(3 )的顶部与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I)的腰部设置第一连接梁板(51)将所有的中排挡土桩(3)和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I)连接成整体;在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的腰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板(52),将所有内排挡土桩(2)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连接成一个整体;位于两排桩之间填有桩间加固土(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排挡土止水桩(I)、内排挡土桩(2)、中 排挡土桩(3)的桩顶标高是外排桩高,内排桩低,中排桩处于二者之间,或某相邻二排桩的桩顶标高一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排挡土止水桩(I)上,还包含有加筋(7)和加筋围檩(8),加筋(7)横向设置或与水平方向呈小于45度夹角,其一端伸入土中,另一端由加筋围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海夏秀华陈宝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