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污水处理、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复合型生态塘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冀坦荡的平原之上,全湖面积2338km2,流域面积36500km2,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近十几年来,随着太湖地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排入太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地使用化月巴、农药而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该地区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使用的农药通常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在灌水与降水等作用下,农业生产中的大量肥料和农药进入附近的河流并最终汇流至太湖,造成了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频繁暴发。2003年太湖梅梁湾蓝藻大规模爆发,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2007年太湖蓝藻再次爆发,数百万居民饮用水出现危机。目前,太湖流域水质以V类为主,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输出量占太湖流域总污染量比重最大,实为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来源,而氮、磷作为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影响因素,自然 也应该成为太湖水质重点治理和防治的最重要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阶梯式农业面源“好氧?兼氧”生态塘系统,包括格栅、塘体、节制闸和折流墙,其特征在于,该生态塘系统的入水口设置有节制闸(1)及格栅(2);生态塘的四周岸坡及底部设置有防渗砌块(9);生态塘中设置有第一折流墙(3?1)和第二折流墙(3?2),两折流墙将生态塘分割为好氧区、浮床区和沉床区,所述浮床区和沉床区组成兼氧区,三个区域为阶梯式,具有不同水深;第一折流墙(3?1)和第二折流墙(3?2)长度为与折流墙相平行的生态塘墙壁长度的0.8~0.9,厚度均为0.24m,第一折流墙(3?1)的高度为1.2m,第二折流墙(3?2)的高度为1.5m,均采用普通砖砌,混凝土抹面;生态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阶梯式农业面源“好氧-兼氧”生态塘系统,包括格栅、塘体、节制闸和折流墙,其特征在于,该生态塘系统的入水口设置有节制闸(I)及格栅(2);生态塘的四周岸坡及底部设置有防渗砌块(9);生态塘中设置有第一折流墙(3-1)和第二折流墙(3-2),两折流墙将生态塘分割为好氧区、浮床区和沉床区,所述浮床区和沉床区组成兼氧区,三个区域为阶梯式,具有不同水深;第一折流墙(3-1)和第二折流墙(3-2)长度为与折流墙相平行的生态塘墙壁长度的0.8 0.9,厚度均为0.24m,第一折流墙(3-1)的高度为1.2m,第二折流墙(3-2)的高度为1.5m,均采用普通砖砌,混凝土抹面;生态塘系统的出水口设置在与进水口成斜对角的沉床区位置,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堰(7); 好氧区的宽度为生态塘宽度的0.3 0.4,深度为0.7m,在好氧区设置折流墙A (4-1)和折流墙B (4-2),两折流墙将好氧区边界划分为3等份,两折流墙的长度为好氧区宽度的0.7 0.8,高度为0.7m,厚度为0.24m ;折流墙A (4-1)设置在靠近水流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印,任炳昱,王晓玲,涂佳敏,敖雪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