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cessing device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removal of nanometer particles in wastewater and treat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processing device comprises a processing unit, filled with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includ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processing uni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aeration pipe, up flow into the aeration tube for up flow aeration the aeration system, sludge settling and sludge settling tube arranged in the tube for separation of granular sludge and water flow separation device, both ends of the sludge sedimentation tube and up flow aeration tube communica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aeration and settling up flow pipe circulating in the sludge, the water inlet pipe with the sludge sedimentation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outlet pipe connected with flow separation device. The treatment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technology,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simple in situ regen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the function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属于环保
技术介绍
纳米级微粒(nanoparticles,NPs)是指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呈现纳米量级尺寸的微观颗粒。近年来,随着NPs广泛用于半导体、化妆品、纺织和印染等行业生产中,其中的一部分可能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进入受纳水体中,带来潜在的生态安全风险。与天然水体中的悬浮物不同,NPs常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反应活性和更好的迁移性能,可以产生高活性氧(ROS),抑制生化反应中多种关键酶的活性,甚至破坏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导致较高的微生物毒性。有研究表明,当进水中NPs浓度达到几十mg/L时,活性污泥的脱氮除磷等效能将会显著降低。为了尽可能降低NPs对生化处理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和对水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需对含NPs废水进行预处理,常用方法包括:混凝沉淀、膜分离和生物吸附法等。其中,(1)混凝沉淀法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利用新形成的絮体裹夹、吸附NPs,最终经固液分离实现去除。该方法简单有效,但会显著提高处理水的盐度,不利于水的多次循环利用,同时还会产生较难处理的化学污泥。(2)超滤、纳滤等膜分离技术理论上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NPs。但当NPs和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极易造成膜污染,导致膜分离效能的严重下降,因此,该类方法并不适合用作预处理工序。(3)传统活性污泥法对NPs具有较强的吸附、截留作用,但受制于较低的污泥浓度(MLVSS1500~3000mg/L),其势必不能长时间处理NPs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包括填充有好氧颗粒污泥的处理单元、连接在所述处理单元上的进水管及连接在所述处理单元上的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上端部与外界连通的曝气升流管、用于向所述曝气升流管内曝气的曝气系统、污泥沉降管及设置在所述污泥沉降管上的用于分离颗粒污泥和水的出流分离装置,所述污泥沉降管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曝气升流管的上部和下部连通使得进水和颗粒污泥在所述污泥沉降管和曝气升流管内循环流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污泥沉降管相连,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流分离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包括填充有好氧颗粒污泥的处理单元、连接在所述处理单元上的进水管及连接在所述处理单元上的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上端部与外界连通的曝气升流管、用于向所述曝气升流管内曝气的曝气系统、污泥沉降管及设置在所述污泥沉降管上的用于分离颗粒污泥和水的出流分离装置,所述污泥沉降管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曝气升流管的上部和下部连通使得进水和颗粒污泥在所述污泥沉降管和曝气升流管内循环流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污泥沉降管相连,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流分离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头,所述曝气升流管包括曝气升流管本体、下端部与所述曝气升流管本体的上端部连接的渐扩管及上端部与所述曝气升流管本体的下端部连接的泥斗,所述渐扩管的上端部与外界连通,所述污泥沉降管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曝气升流管本体的上部和下部连通,所述曝气头设置在所述泥斗内,所述泥斗上连接有排泥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分离装置包括上端部与外界连通且下端部与所述污泥沉降管连通的出流管及设置在所述污泥沉降管内且位于所述出流管的下方的挡流板,所述出流管与所述出水管相连,所述挡流板用于阻挡颗粒污泥通过所述出流管流出所述污泥沉降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降管至少有2个,所述至少2个污泥沉降管沿所述曝气升流管周向分布,所述处理装置具有处理废水和颗粒污泥再生二种工作状态,所述至少2个污泥沉降管中的一部分污泥沉降管用于处理废水用,另一部分污泥沉降管用于颗粒污泥再生用,所述处理废水用的污泥沉降管和所述颗粒污泥再生用的污泥沉降管上均分别设置有所述出流分离装置和进水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降管设置有4个,所述4个污泥沉降管沿所述曝气升流管周向分布,所述4个污泥沉降管中的其中一个污泥沉降管用于处理废水用,其他污泥沉降管用于颗粒污泥再生用,所述处理废水用的污泥沉降管的管径大于所述颗粒污泥再生用污泥沉降管的管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废水中纳米级微粒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所述处理单元,各所述处理单元上均连接有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有所述曝气升流管、曝气系统、污泥沉降管和岀流分离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飞跃,王建芳,沈耀良,梅娟,周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