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园区尾水以及其它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污水深度处理全流程、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制药等工业园区正在蓬勃兴起,随之产生的园区尾水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制药园区的尾水尽管已经过园区内处理,实现了 COD等主要指标达到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标准,但由于它仍残余大量难降解污染物,常常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干扰,导致起出水不能稳定达标。与此同时,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难降解制药园区尾水干扰下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排放,不仅对区域控源减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大量制药园区及其相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常规处理过程中,制药园区尾水经过园区内处理后,主要指标COD达到低于300mg/L的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标准,但其成分多为极难降解有机物,如仅是与生活污水进行简单混合后处理,不但会对污水厂的生化处理单元造成干扰,更会使出水无法稳定达标排放。残余的有毒有害物质排入受纳水体中后,还将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根据最新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市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要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这就要求污水厂的处理工艺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去除水中的COD、SS和NH3_N;另一方面还需要增加脱氮除磷的功能。而对于制药园区尾水,污水厂的升级改造还需增加强化预处理工艺,实现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提升,使其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出水能够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制药园区尾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差又极难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难降解制药园区尾水的处理工艺,其流程如下:(1)制药园区尾水经污泥吸附池进水管进入污泥吸附池,与从污泥进泥管流入的活性污泥进行混合;(2)经过有机污染物吸附后的泥水混合液经污泥吸附池出水管进入污泥吸附池,沉淀后的污泥从污泥吸附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经污泥吸附池出水管流入臭氧氧化池;(3)经过臭氧氧化后水质可生化性得到提高的处理水经臭氧氧化池出水管进入调节池;(4)生活污水经沉砂池进水管进入沉砂池,污水中的砂粒经沉砂池排砂管排出,上清液经沉砂池出水管进入初沉池;(5)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经初沉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经初沉池出水管进入调节池;(6)制药园区尾水与生活污水在调节池混合后,一部分经预缺氧池进水管进入预缺氧池,一部分经厌氧池进水管进入厌氧池,厌氧池的出水经厌氧池出水管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出水经缺氧池出水管进入好氧池;(7)好氧池的出水一部分经硝化液回流管回流进入缺氧池,一部分经好氧池出水管进入二沉池;(8)在二沉池沉淀产生的污泥经二沉池排泥管排出,一部分经污泥回流管进入预缺氧池,一部分经污泥进泥管进入污泥吸附池,上清液经出水管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难降解制药园区尾水的处理工艺,其流程如下: (1)制药园区尾水经污泥吸附池进水管进入污泥吸附池,与从污泥进泥管流入的活性污泥进行混合; (2)经过有机污染物吸附后的泥水混合液经污泥吸附池出水管进入污泥吸附池,沉淀后的污泥从污泥吸附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经污泥吸附池出水管流入臭氧氧化池; (3)经过臭氧氧化后水质可生化性得到提高的处理水经臭氧氧化池出水管进入调节池; (4)生活污水经沉砂池进水管进入沉砂池,污水中的砂粒经沉砂池排砂管排出,上清液经沉砂池出水管进入初沉池; (5)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经初沉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经初沉池出水管进入调节池; (6)制药园区尾水与生活污水 在调节池混合后,一部分经预缺氧池进水管进入预缺氧池,一部分经厌氧池进水管进入厌氧池,厌氧池的出水经厌氧池出水管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出水经缺氧池出水管进入好氧池; (7)好氧池的出水一部分经硝化液回流管回流进入缺氧池,一部分经好氧池出水管进入二沉池; (8)在二沉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齐,宋永会,向连城,田智勇,傅博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