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130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包括:底座;顶板;侧板;第一夹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置于底座上,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所述底座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侧板沿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基座卡住,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沿高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卡住,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座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下极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顶上极限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千斤顶固定支架固定效果好,且造型独特,布置紧凑,结构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随车工具的固定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运动型车辆的千斤顶固定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剪式千斤顶常常用于更换轮胎,因此成为不可缺少的车辆工具。国内大多数车型剪式千斤顶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放置于后地板与备胎之间的夹缝处(见图1);另一种是与其他随车工具一起放置在随车工具包内。运动型越野车长期在山区路面、工况较差路面行驶,零部件工作环境恶劣;上述第一种固定方式由于未固定,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导致窜动异响;第二种固定方式有局限性,需要随车工具包设计得较大,剪式千斤顶与其他随车工具之间容易互相磕碰。一旦随车工具包未固定,同样会造成异响。上述两种固定方式的局限都会对整车NVH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急需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将剪式千斤顶固定,提高车辆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运动型车辆剪式千斤顶固定方式上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固定效果好,且造型独特,布置紧凑,结构合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板;侧板;第一夹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置于底座上,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所述底座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侧板沿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基座卡住,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沿高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卡住,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座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下极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顶上极限高度。可选择的,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沿长度方向将千斤顶夹紧。可选择的,所述第一夹板为底座的翻边,且/或第二夹板为底座的翻边。可选择的,所述顶板具有第三夹板,所述第三夹板沿宽度方向将千斤顶夹紧。可选择的,所述底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连接孔。可选择的,所述凹陷部包括横向凹陷部;第一纵向凹陷部;第二纵向凹陷部;第三纵向凹陷部;所述横向凹陷部与所述第一纵向凹陷部呈“十”字交叉,所述第二纵向凹陷部和第三纵向凹陷部位于第一纵向凹陷部的两侧;所述第二纵向凹陷部自所述横向凹陷部,沿宽度方向单向延伸至所述底座边缘,所述第三纵向凹陷部沿反方向单向延伸至所述底座对应的边缘。可选择的,所述连接孔包括定位孔和/或调节孔。可选择的,所述底座与所述千斤顶基座在宽度方向卡接处具有垫片。可选择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和/或所述顶板下表面粘贴软垫。可选择的,所述侧板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上侧板与所述顶板为一体成型,所述下侧板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固定连接。可选择的,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具有弯折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固定支架从宽、高两个方向上将剪式千斤顶卡住固定,顶板与支架底座的距离在(所述千斤顶下极限高度,所述千斤顶上极限高度)范围内,千斤顶放置进去后,转动千斤顶的丝杠,千斤顶的顶头顶到千斤顶固定支架顶板,而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由此实现了千斤顶的固定。进一步地,第二夹板沿长度方向将剪式千斤顶的基座卡住,将剪式千斤顶从长度方向固定。进一步地,第三夹板与侧板将千斤顶顶头沿宽度方向卡住,使剪式千斤顶的上端得到良好固定。进一步地,第一夹板为底座的翻边,或/且第二夹板为底座的翻边,或/且第三夹板为顶板的翻边,结构简单紧凑。进一步地,固定支架通过其底座凹陷部的连接孔与车身连接,凹陷部与车身平面紧贴,保证了固定支架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凹陷部采用横向凹陷部、第一纵向凹陷部、第二纵向凹陷部、第三纵向凹陷部,横向凹陷部与第一纵向凹陷部呈“十”字形,第二纵向凹陷部与第三纵向凹陷部非对称分布,因剪式千斤顶2为不等臂结构,非对称分布的结构使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I受力均衡,整体结构强度更好。进一步地,固定支架与车身的连接孔包括定位孔和/或调节孔,通过定位孔实现定位,通过调节孔能够微调固定支架的位置,避免因加工误差、周围部件干涉而影响装配,使固定支架整体具有更好的装配精度。进一步地,垫片减小了宽度方向地装配间隙,使剪式千斤顶固定牢靠。进一步地,软垫具有柔性,对千斤顶形成包围,能够防止千斤顶滑移。进一步地,固定支架包括两部分顶板与上侧板、底座与下侧板,两侧板固定连接,便于加工制造,且整体结构强度高。更进一步地,上侧板、下侧板不是直板,采用具有弯折段的弯板,能偶避让周围的零部件,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其他车型千斤顶固定方式布局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配后的示意图(千斤顶未旋至顶端);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视图;图10为图9的A向视图。符号说明1_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11-底座,12-顶板,13-上侧板,131-弯折段,132-焊接定位孔,14-下侧板,141-弯折段,142-焊接定位孔,15-凹陷部,151-定位孔,152-调节孔,153-横向凹陷部,154-第一纵向凹陷部,155-第二纵向凹陷部,156-第三纵向凹陷部,16-第一夹板,17-第二夹板,18-第三夹板,19-软垫,2-剪式千斤顶,21-基座,22-顶头,23-丝杠,3-车身,4-垫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示出的坐标系中,X代表横向,既固定支架长度方向,代表纵向,既固定支架宽度方向;Z代表垂直方向,既与固定支架高度方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术语“长度”指的是纵向延伸范围;“上”、“下”指的是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高度”指的是垂直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侧面”指的是横向相对位置关系,“宽度”指的是横向延伸范围。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如图2所示,剪式千斤顶2与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I卡接,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I与车身3固定连接。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能够固定到车身3的任意位置,只要与周围部件不干涉即可,优选将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置于后地板(车身后备箱钣金)处,与备胎靠近,方便使用。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I与车身3固定连接能够通过铆接、焊接、螺栓连接来实现,优选螺栓连接,便于拆装。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1,其包括底座11、顶板12、侧板、第一夹板16。侧板与第一夹板16相对置于底座11上,侧板16连接底座11与顶板12,底座11与车身3固定连接,第一夹板16和侧板沿宽度方向上将千斤顶基座21卡住,底座11与顶板12沿高度方向上将千斤顶2卡住,顶板12与底座11的距离大于千斤顶下极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顶上极限高度。侧板能够是独立的板件、也能够与底座11、顶板12为一体成型。优选的,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I包括上侧板13、下侧板14,上侧板13与顶板12为一体成型,下侧板14与底座11为一体成型,上侧板13与下侧板14固定连接。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I的材料为SPCC,钢板厚度优选为2_。上侧板13与下侧板14的固定连接能够通过铆接、焊接、螺栓连接来实现,优选搭焊,整体结构强度好。上侧板13与下侧板14边缘具有焊接定位孔132、142。上侧板13、下侧板14能够是直板、弯板。优选的,上侧板13具有弯折段131、下侧板14具有弯折段141,形成了梯形的侧面,是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I的整体结构强度更好。图4为剪式千斤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板;侧板;第一夹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置于底座上,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所述底座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侧板沿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基座卡住,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沿高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卡住,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座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下极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顶上极限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顶板; 侧板; 第一夹板; 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置于底座上,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所述底座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侧板沿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基座卡住,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沿高度方向上将所述千斤顶卡住,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座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下极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顶上极限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沿长度方向将千斤顶夹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为底座的翻边,且/或第二夹板为底座的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具有第三夹板,所述第三夹板沿宽度方向将千斤顶夹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连接孔。6.根据权利 要求5所述的剪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晓红殷红敏李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