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挂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23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挂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悬挂减振器。其包括上悬定位板、液力阻尼器、下悬定位螺旋套和调节螺母,上悬定位板和下悬定位螺旋套分别位于液力阻尼器的上下两端,调节螺母位于液力阻尼器的中部,液力阻尼器上设有橡胶气囊。采用橡胶气囊取代钢质弹簧,不但结构简单、可偏转,可曲挠,而且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柔性运动,从而提高避震效果和汽车行驶过程舒适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挂系统
,尤其是一种汽车悬挂减振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悬挂支架系统中弹性元件易受冲击产生振动,为了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悬挂支架中与弹性元件上安装减振器,为其衰减振动。汽车悬挂支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阻尼器和钢质弹簧(弹簧钢材料制成)组装成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件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阻尼内的活塞上下同时移动,减振器阻尼内腔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的摩擦和油液分子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的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去。与此同时钢质弹簧便与减振器阻尼同时做阻尼衰减运动,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上述现的减振器是液力阻尼器和钢质弹簧组装成减振器,是机械式的,且钢质弹簧的运动时,力是刚性传递,即不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柔性运动,避震效果差,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减振器避震效果差,舒适度低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悬挂减振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悬挂减振器,包括上悬定位板、液力阻尼器、下悬定位螺旋套和调节螺母,上悬定位板和下悬定位螺旋套分别位于液力阻尼器的上下两端,调节螺母位于液力阻尼器的中部,液力阻尼器上设有橡胶气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橡胶气囊套在上悬定位板与调节螺母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橡胶气囊的两端通过上悬连接板和下悬连接板固定在液力阻尼器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橡胶气囊上设有控气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橡胶气囊取代钢质弹簧,不但结构简单、可偏转,可曲挠,而且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柔性运动,从而提高避震效果和汽车行驶过程舒适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悬定位板,2.上悬连接板,3.橡胶气囊,4.液力阻尼器,5.下悬连接板,6.调节螺母,7.下悬定位螺旋套,8.控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汽车悬挂减振器,包括上悬定位板1、液力阻尼器4、下悬定位螺旋套7和调节螺母6,上悬定位板I和下悬定位螺旋套7分别位于液力阻尼器4的上下两端,调节螺母6位于液力阻尼器4的中部,液力阻尼器4上设有橡胶气囊3。橡胶气囊3套在上悬定位板I与调节螺母6之间。橡胶气囊3的两端通过上悬连接板2和下悬连接板5固定在液力阻尼器4上。橡胶气囊3上设有控气装置8。该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件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液力阻尼器4内的活塞上下同时移动,其内腔中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的摩擦和油液分子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的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去。于此同时,橡胶气囊3通过控气装置8进行充入空气或放出空气运动,从而改变橡胶气囊3的弹性性能,配合液力阻尼器4同时做阻尼衰减运动。采用橡胶气囊3取代钢质弹簧用在汽车减振器上,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柔性运动,从而提高避震效果和汽车行驶过程舒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悬挂减振器,包括上悬定位板(1)、液力阻尼器(4)、下悬定位螺旋套(7)和调节螺母(6),上悬定位板(1)和下悬定位螺旋套(7)分别位于液力阻尼器(4)的上下两端,调节螺母(6)位于液力阻尼器(4)的中部,其特征是,液力阻尼器(4)上设有橡胶气囊(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悬挂减振器,包括上悬定位板(I)、液力阻尼器(4)、下悬定位螺旋套(7)和调节螺母(6),上悬定位板(I)和下悬定位螺旋套(7)分别位于液力阻尼器(4)的上下两端,调节螺母(6)位于液力阻尼器(4)的中部,其特征是,液力阻尼器(4)上设有橡胶气囊(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向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新瑞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