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弹出构件及包括该金属制弹出构件的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766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金属制弹出构件及包括该金属制弹出构件的卡连接器。能够使该卡连接器薄型化。该金属制弹出构件由金属板成形,其中,该金属制弹出构件包括:主体部分,其至少包含第1水平上壁、形成在该第1水平上壁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及具有锁定销的摇动臂;卡按压部分,其至少包含第2水平上壁,主体部分具有由第1水平上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的臂收容空间,卡按压部分的第2水平上壁以与第1水平上壁正交的方式自第1水平上壁的前端部分向左右任一侧突出地形成,摇动臂自主体部分弯折而形成,从而被配置在臂收容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出构件及包括该弹出构件的卡连接器,特别是涉及金属制的弹出构件及包括该金属制弹出构件的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安装于电子设备等的卡连接器中,为了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对内置有集成电路的卡(以下称作“1C卡”)进行装卸,采用自弹式弹出机构。并且,关于构成弹出机构的弹出构件,出于卡连接器的小型化的目的,替代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的合成树脂制的弹出构件而提出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的金属制的弹出构件。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弹出构件在弹出构件内的主体内收容有摇动臂,该摇动臂具有在构成心形凸轮机构的凸轮槽内移动的锁定销。摇动臂是通过自构成主体的外臂弯折加工片而形成的。在弹出构件中,还在弹出构件的主体内收容有对弹出构件施力的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与上述摇动构件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大致一列。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 25102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4607217号公报近年来,也随着IC卡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进展而要求卡连接器的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卡连接器的薄型化。但是,构成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弹出构件的摇动臂如上所述是通过将构成主体的外臂的一部分朝向相对的内壁弯折而形成的。通过这样形成摇动臂,该摇动臂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与在其板宽的长度上加上锁定销的长度后的长度的量相应的高度。由此,用于收容摇动臂的弹出构件的主体部分必须将上下方向的高度增大相应的量。因而,这样形成摇动臂的方式会成为对卡连接器的薄型化产生妨碍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金属制弹出构件及包括该金属制弹出构件的卡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制弹出构件由金属板成形,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制弹出构件包括主体部分,其包含第I水平上壁、形成在该第I水平上壁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及具有锁定销的摇动臂;卡按压部分,其包含第2水平上壁,上述主体部分具有由第I水平上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的臂收容空间,上述卡按压部分的上述第2水平上壁以与上述第I水平上壁正交的方式自上述第I水平上壁的前端部分向左右任一侧突出地形成,上述摇动臂自上述主体部分弯折成配置在上述臂收容空间内。优选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弹出构件的摇动臂是如下形成的以与主体部分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第2水平上壁的一侧的任一个侧壁相连结的状态自金属板被切出成L字状,L字状的部分自主体部分 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第2水平上壁的一侧的任一个侧壁弯折成与第I水平上壁相对。还优选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制弹出构件的摇动臂形成在主体部分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第2水平上壁的一侧的任一个侧壁上,以经由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壁弯折形成在该任一个侧壁上。还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制弹出构件中,在主体部分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第2水平上壁的一侧的任一个侧壁的后端部以自任一个侧壁的后端部弯折的方式形成有螺旋弹簧抵接壁,该螺旋弹簧抵接壁供螺旋弹簧的一端抵接且用于保持螺旋弹簧。优选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制弹出构件的摇动臂被弯折成该摇动臂与第I水平上壁平行且与第I水平上壁相对。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制弹出构件的摇动臂也可以是通过自主体部分的第I水平上壁切出并翘起而形成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包括用于形成卡收容空间的基座构件、配置在该基座构件上的多个触头、及用于构成自弹式弹出机构的金属制弹出构件、心形凸轮机构、用于对弹出构件朝向后方施力的螺旋弹簧,其中,该金属制弹出构件是上述金属制弹出构件中的任一个。并且,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中,卡按压部分的第2水平上壁的突出长度被设定为使该第2水平上壁不与配置有多个触头的区域重叠。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能够谋求弹出构件的薄型化,进而能够使卡连接器进一步薄型化。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即处于拆除了罩构件后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卡连接器、即处于进一步拆除了弹出构件后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弹出构件的立体图,图3的(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弹出构件的立体图,图4的(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的(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处于插入有合适的IC卡的状态的卡连接器、即处于拆除了罩后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图6是处于插入有不合适的IC卡的状态的卡连接器、即与图5同样处于拆除了罩后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图1 图5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其构成具有两点接触型的触头的卡连接器的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用语“左”和“右”在图1所示的坐标系中分别是指+X方向和一 X方向,用语“前”和“后”分别是指图1所示的+y方向和一 y方向,用语“上”和“下”分别是指图1所示的+ Z方向和一 Z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大致包括罩构件(未图示)、基座构件20、弹出构件30和多个触头50。罩构件是由一张金属薄板 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通过将罩构件与后述的基座构件20上下重合地组装,形成用于收容IC卡80的卡收容空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具有宽度12mm、进深20mm、厚度0. 76mm的大小的Micro SIM (注册商标)卡作为对象来对安装于卡连接器10的IC卡80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罩构件也可以省略。基座构件2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包括底壁21、左侧壁22、右侧壁23、前壁24和后壁25,形成大致箱状的卡收容空间。在构成基座构件20的前壁24上设有用于在正确地安装了 IC卡80时检测该状况的常闭型的检测开关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基座构件20的后壁25以在其左端部与左侧壁22的后端部之间形成有供IC卡80插入的卡插入口 15的方式设置。该后壁25的前表面形成为台阶状,如图2所示,该后壁25包括与右侧壁23的左侧相邻的第2前表面25b和与该第2前表面25b的左侧相邻的第I前表面25a。位于后方的第I前表面25a与用于引导后述的弹出构件30的引导壁27相对应地形成。另外,位于前方的第2前表面25b与后述的螺旋弹簧45的弹簧收容空间28相对应地形成。在构成基座构件20的底壁21的左侧,与所插入的IC卡80的外部触点相对应地配置有多个触头5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多个触头50均是两点接触型触头。触头50各自包括弹性变形部52a、52b、固定部(未图示)、用于与IC卡80的外部触点接触的两个触点部51a、51b、及用于与所安装的电子设备的外部触点连接的端子部(未图示)。通过嵌入成形将触头50的固定部埋入到底壁21内,从而将触头50保持在底壁21上。在底壁21中,还与多个触头50各自的两个触点部51a、51b及两个弹性变形部52a、52b相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大致矩形状的窗部21a。在构成基座构件20的底壁21的右侧,在前壁24的后表面24a与后壁25的第I前表面25a之间,自底壁21的上表面突出地形成有与右侧壁23平行的引导壁27。另外,在该引导壁27的左右形成有引导槽26a、26b。左引导槽26a、右引导槽26b及引导壁27如后所述引导弹出构件30沿前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制弹出构件,其由金属板成形,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制弹出构件包括:主体部分,其包含第1水平上壁、形成在该第1水平上壁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及具有锁定销的摇动臂;卡按压部分,其包含第2水平上壁,上述主体部分具有由第1水平上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的臂收容空间,上述卡按压部分的上述第2水平上壁以与上述第1水平上壁正交的方式自上述第1水平上壁的前端部分向左右任一侧突出地形成,上述摇动臂自上述主体部分弯折成配置在上述臂收容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1 JP 2011-2315371.一种金属制弹出构件,其由金属板成形,其特征在于, 该金属制弹出构件包括 主体部分,其包含第I水平上壁、形成在该第I水平上壁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及具有锁定销的摇动臂; 卡按压部分,其包含第2水平上壁, 上述主体部分具有由第I水平上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的臂收容空间, 上述卡按压部分的上述第2水平上壁以与上述第I水平上壁正交的方式自上述第I水平上壁的前端部分向左右任一侧突出地形成, 上述摇动臂自上述主体部分弯折成配置在上述臂收容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制弹出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摇动臂是如下形成的以与上述主体部分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上述第2水平上壁的一侧的任一个侧壁相连结的状态自上述金属板被切出成L字状,上述L字状的部分自上述主体部分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上述第2水平上壁的一侧的任一个侧壁弯折成与第I水平上壁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制弹出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摇动臂形成在上述主体部分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上述第2水平上壁的一侧的任一个侧壁上,经由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壁弯折形成在该任一个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制弹出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体部分的左右侧壁中的设在未突出地形成有上述第2水平上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宏司
申请(专利权)人: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