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766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构造成安装在连接物体上。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一保持构件。第一保持构件保持第一接触件。第二连接器构造成在第一连接器位于第二连接器下方的状态下沿向下方向与第一连接器接合。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接触件、第二保持构件和操作部。第二保持构件保持第二接触件。第二接触件构造成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的接合状态下连接到第一接触件。操作部由第二保持构件保持,使得当沿向上方向将力施加到操作部时和沿垂直于向上方向的第一水平方向或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操作部时,保持操作部与第二保持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在接合状态下沿向上方向或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操作部时,从第一连接器移走第二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例如,JP-A 2000-21595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并入。JP-A 2000-215951的连接器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被构造成安装在电路板上。第二构件被构造成连接到配合连接器。第二构件具有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接合时与配合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如果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多次接合和从该配合连接器移走时,第二构件的接触件可能被磨损。对于JP-A2000-215951的连接器,当第二构件的接触件被磨损时,只有连接器的第二构件可以被更换为新的第二构件。优选的是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在连接器经常彼此接合和移走的状态下容易相互接合和移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被构造成彼此更加容易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以增强的可操作性相互接合和移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被构造成安装在连接物体上。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一保持构件。第一保持构件保持第一接触件。第二连接器被构造成在第一连接器定位在第二连接器下方的状态下沿向下方向与第一连接器接合。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接触件、第二保持构件和操作部。第二保持构件保持第二接触件。第二接触件被构造成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的接合状态下连接到第一接触件。操作部由第二保持构件保持,使得当沿向上方向将力施加到操作部时和当沿垂直于向上方向的第一水平方向或沿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操作部时,保持操作部与第二保持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在接合状态下沿向上方向或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操作部时,可从第一连接器移走第二连接器。附图说明可以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并参照附图认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且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图2的第一连接器沿线IV-1V截得的横截面 图5是显示图3的第三连接器沿线V-V截得的横截面图6是显示图2的第一连接器和图3的第三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互相接合;图7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是显示图7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显示图7的第二连接器和图3的第三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第三连接器放置在第二连接器上;图10是显示图1的第二连接器的保持构件侧钩住部和罩侧钩住部沿线X-X截得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图11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沿线X1-XI截得的部分横截面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还没有相互接合;图12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沿线X1-XI截得的横截面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处于接合状态;图13是显示图1的连接 器组件沿线XII1-XIII截得的部分横截面图;图14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一个变形例的锁定构件和第一壳体的部分透视横截面图;图15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变形例的锁定构件和第一壳体的部分透视横截面图;以及图16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又一个变形例的锁定构件和第一壳体的部分立体图。虽然本专利技术具有各种变形例和可选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且将在这里详细地说明该具体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不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到所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目的是涵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变形例、等效形式和可选形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0、第二连接器200和第三连接器300。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三连接器300被构造成互相接合(参见图6)。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三连接器30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接触件。当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三连接器300互相接合时,第一连接器100的接触件和第三连接器300的接触件相互接触。第一连接器100被构造成安装在连接物体(未示出)上。例如,连接物体是电路板。需要对第一连接器100安装在上面的电路板检查是否电路板适当地工作。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可以用于包括上述检查的产品检查。在固定在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100的产品检查中,必须使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三连接器300电连接。在现有的产品检查中,被制造为类似于第一连接器100的产品的第三连接器300通过接合操作与第一连接器100接合,并通过移走操作被从第一连接器100移走。此外,在多个现有产品的检查中使用共用第三连接器300。因此,在接合操作和移走操作中的每一个中共用第三连接器300的接触件被磨损,使得每经过预定数量的产品检查就需要更换第三连接器300。因此,产品检查成本可能会增加。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所述结构,使得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器200电连接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三连接器300。因此,可以通过使第一连接器100中的每一个都与保持与共用第三连接器300接合的共用第二连接器200接合来执行第一连接器100的多个产品检查。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共用第三连接器300的接触件而是共用第二连接器200的接触件被磨损。如果第二连接器200的成本低于第三连接器300,则可以减少产品检查成本。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接合操作和移走操作,同时保持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彼此可靠地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接触件110、第一保持构件120和第一壳体130。如图4中所示,第一接触件110具有SMT端子112、U形部114和连接部116。U形部114弯曲成具有U形形状。连接部116使SMT端子112和U形部114互相连接。U形部114形成有第一接触部118。第一接触部118位于U形部114的弯曲部分处。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接触件110被嵌件成型为安装在第一保持构件120中。如图2中所示,第一保持构件120具有主体部122和两个侧部124。主体部122在X方向(第三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端部。侧部124被形成为从主体部122的相应端部沿负Y方向(第一水平方向)突出。总体上,第一保持构件120具有方括号状形状。第一保持构件120的主体部122保持第一接触件110。如图2中所示,第一壳体130具有主体部132和两个侧部140。主体部132在X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端部。侧部140被形成为沿正Y方向(第二水平方向)从主体部132的相应端部突出。总体上,第一壳体130具有方括号状形状。第一壳体130连接到第一保持构件120。侧部140被定位成在Z方向上与第一保持构件120的相应侧部124重叠。另一方面,主体部132被定位成在Z方向上不与第一保持构件120重叠。如图2中所示,第一壳体130的侧部14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固定部142、侧面144、上表面146、侧面148、弯曲部150、固定部152和连接部160。固定部142被构造成固定到电路板。侧面144从固定部1 42向上延伸。上表面146从侧面144沿Y方向延伸。侧面148从上表面146向下延伸。弯曲部150具有侧面154。侧面154在Z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被构造成安装在连接物体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一保持构件,所述第一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被定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下方的状态下沿向下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接触件、第二保持构件和操作部,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的接合状态下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件,所述操作部由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保持,使得当沿向上方向将力施加到所述操作部时和当沿垂直于所述向上方向的第一水平方向或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所述操作部时,能够保持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沿所述向上方向或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所述操作部时,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走。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6.30 JP 2010-150448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被构造成安装在连接物体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一保持构件,所述第一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和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被定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下方的状态下沿向下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接触件、第二保持构件和操作部,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的接合状态下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件,所述操作部由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保持,使得当沿向上方向将力施加到所述操作部时和当沿垂直于所述向上方向的第一水平方向或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所述操作部时,能够保持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沿所述向上方向或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或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将力施加到所述操作部时,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件具有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接触件具有弹性支撑部、越过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弹性支撑部弹性支撑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越过部; 所述弹性支撑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将所述第二接触部压靠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上,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 当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移动到所述接合状态时,所述越过部在所述向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下方并越过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 所述越过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倾斜地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下方或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斜下方,从而保持所述接合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由所述第二保持构件保持并具有至少一个钩状部;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器形成有至少一个钩住部,所述钩状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被钩在所述钩住部中,使得确保保持所述接合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两个所述钩住部; 所述锁定构件还具有两个钩支撑部,所述钩支撑部在所述向下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锁定构件具有两个所述钩状部,所述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路崇洋木村晃镰田一史石田修一坂田知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