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243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0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球机用来保证煤球的质量,并且提高使环的外表面上的凹部相匹配的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球机10包括第一辊12和第二辊14。该第一辊12和第二辊14均为环形。第一辊和第二辊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地设置,并且每个辊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凹部28、30,由此,原料在第一辊的凹部与第二辊的凹部之间被压缩。煤球机10另外包括产生用于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单元16、将用于驱动单元的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一辊的第一联接构件18、与第二辊一体旋转的辊侧旋转构件64、通过驱动单元旋转的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66、用于相对于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66沿着辊侧旋转构件64的旋转方向调节辊侧旋转构件的位置的机构86、以及将用于驱动单元的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二辊的第二联接构件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煤球的煤球机
技术介绍
常规地,包括通过压缩从储料器供给的原料而使原料固化的一对辊并形成煤球的煤球机是已知的(例如见专利文献I和2)。相关技术的描述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JPHO9-192896专利文献2 JPH06-5529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这种煤球机具有以下问题。即,如果在辊的各个外表面上形成的凹部不匹配,那么该机器生产的煤球可能具有失准或毛刺,这降低了煤球的质量。使一个辊上的凹部能够与另一辊上的凹部匹配的一种方法是通过重新设定辊的位置。但是,辊通常设置在围绕辊的框架内。因此,重新设定辊的位置将需要降低了重新设定辊的位置的效率的操作。鉴于该问题,本专利技术要提供一种煤球机,其能够保持煤球的质量,同时能够提高使一个辊的凹部与另一辊的凹部相匹配的工作的效率。为了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煤球机包括均为环形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具有相互平行地设置的第一辊旋转轴线和第二辊旋转轴线,并且每个所述辊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凹部,由此,原料在所述第一辊的凹部与所述第二辊的凹部之间被压缩;产生用于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单元;将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辊的第一联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辊一体旋转的辊侧旋转构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旋转的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所述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沿着所述棍侧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调节所述棍侧旋转构件的位置;以及将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的第二联接构件(以下为第一专利技术)。如果第一辊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凹部与第二辊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凹部不匹配,那么,通过相对于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沿着棍侧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对棍侧旋转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具有第一专利技术的结构的煤球机能够使第一辊的凹部与第二辊的凹部相匹配。这种位置调节通过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上的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执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煤球机能够通过第一辊的凹部和第二辊的凹部的协调的工作-两组凹部相互匹配--而对原料进行压缩。因此,保持了煤球的质量。另外,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通常露出在框架的上方。因此,通过将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安装在第二联接构件的上方,能够提高使凹部匹配的效率。将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的煤球机改型成如下的煤球机,其中,所述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设置在从所述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中心看靠近径向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所述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包括螺母,所述螺母设置成使得所述螺母的轴线与所述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切向方向或径向方向平行;拧入所述螺母中的螺栓;以及形成在所述辊侧旋转构件上的被压部,其中所述螺栓的末端接触所述辊侧旋转构件,其中,当所述螺栓拧入所述螺母中时,所述螺栓的末端沿着所述辊侧旋转构件的切向方向或径向方向施加压紧力(以下为第二专利技术)。在该煤球机中,如果辊的侧部的凹部不匹配,那么,使两组凹部相匹配的操作能够通过以下过程来执行,即,首先,获得螺栓的旋转与辊侧旋转构件相对于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旋转之间的数字相关性。接下来,基于从由第一辊和第二辊形成的煤球获得的凹部的失准量的数据以及如上所述获得的数字相关性,计算出螺栓的必要旋转度数。如果通过使螺栓旋转由此计算出的旋转度数而将螺栓拧入螺母中,那么被压部被螺栓的端部沿着辊侧旋转构件的切向方向挤压。然后,辊侧旋转构件相对于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进行旋转,使得两侧上的凹部相匹配。通过该方式,与通过检查依靠挤压原料形成的煤球来执行凹部的匹配相比,提高了使两组凹部相匹配的操作的效率。这是因为本专利技术的使凹部匹配的操作不要求对煤球进行检查。将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的煤球机改型成如下的煤球机,其中,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设置成靠近辊侧旋转构件的外表面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以及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外表面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以下为第三专利技术)。对于该煤球机,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设置成靠近辊侧旋转构件的外表面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以及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外表面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因此,当辊侧旋转构件和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旋转时,防止了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与布置在辊侧旋转构件和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外侧的物体发生接触。将根据第一、第二和第三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的煤球机改型成如下的煤球机,其中,该煤球机包括固定侧轴承单元,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支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上并且能够与所述辊一体旋转的轴构件;可动侧轴承单元,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支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另一个辊上并且能够与所述另一个辊一体旋转的轴构件,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的半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能够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接触或者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缩回;用于调节间隙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置在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与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间隔部在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形成间隙;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设置在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设置在所述油压缸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之间,所述液压缸设置成使得所述液压缸的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和所述第二辊的半径公共的线的方向上,各个半径与所述第一辊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辊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所述液压缸具有缸杆,所述缸杆在一端具有用于调节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的构件;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之间的压力;储料器,所述储料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的上方;设置在所述储料器内的螺旋给送器,所述螺旋给送器通过所述螺旋给送器的旋转将所述储料器内的原料向下推挤到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驱动所述螺旋给送器的可变速控制马达;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可变速控制马达,使得所述螺旋给送器的旋转与由所述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压力的增大或减小相一致地减小或增大。对于该煤球机,例如,螺旋给送器的旋转根据缸杆的另一端与可动侧轴承单元之间的压力的增大和减小而减小或增大。如果挤压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的原料的力基于从储料器供给的原料的密度或流动性而波动,则上述压力会增大或减小。通过该方式,能够控制挤压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的原料的力。因此,能够使得煤球的厚度和重量的分布均匀。将根据第一、第二和第三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的煤球机改型成如下的煤球机,其中,该煤球机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一个沿着其半径方向固定,并且,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另一个能够沿着其半径方向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所述一个接触或者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所述一个缩回;液压缸,如果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所述另一个上被施加力,使得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所述一个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所述另一个缩回,则所述液压缸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所述另一个上施加压力;储料器,所述储料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的上方;设置在所述储料器内的螺旋给送器,所述螺旋给送器通过所述螺旋给送器的旋转将所述储料器内的原料向下推挤到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使所述螺旋给送器旋转的可变速控制马达;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螺旋给送器将所述原料向下推挤到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所用的压力;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2.28 JP 2011-0429731.一种煤球机,包括 均为环形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具有相互平行地设置的第一辊旋转轴线和第二辊旋转轴线,并且每个所述辊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凹部,由此,原料在所述第一辊的凹部与所述第二辊的凹部之间被压缩; 产生用于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单元; 将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辊的第一联接构件; 与所述第二辊一体旋转的辊侧旋转构件; 通过所述驱动单元旋转的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 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所述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沿着所述辊侧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调节所述辊侧旋转构件的位置;以及 将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的第二联接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球机,其中,所述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设置在从所述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中心看靠近径向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所述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包括 螺母,所述螺母设置成使得所述螺母的轴线与所述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切向方向或径向方向平行; 拧入所述螺母中的螺栓;以及 形成在所述辊侧旋转构件上的被压部,其中所述螺栓的末端接触所述辊侧旋转构件,其中,当所述螺栓拧入所述螺母中时,所述螺栓的末端沿着所述辊侧旋转构件的切向方向或径向方向施加压紧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球机,其中,所述用于调节位置的机构设置为靠近所述辊侧旋转构件的外表面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以及所述驱动单元侧旋转构件的外表面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球机,其中,所述煤球机包括 固定侧轴承单元,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支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上并且能够与所述辊一体旋转的轴构件; 可动侧轴承单元,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支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另一个辊上并且能够与所述另一个辊一体旋转的轴构件,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的半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能够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接触或者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缩回; 用于调节间隙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置在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与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间隔部在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形成间隙; 油压缸,所述油压缸设置在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设置在所述油压缸与所述固定侧轴承单元之间,所述油压缸设置成使得所述油压缸的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和所述第二辊的半径公共的线的方向上,各个半径与所述第一辊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辊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所述油压缸具有缸杆,所述缸杆在一端具有用于调节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的构件; 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之间,并且,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动侧轴承单元之间的压力; 储料器,所述储料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的上方;设置在所述储料器内的螺旋给送器,所述螺旋给送器通过所述螺旋给送器的旋转将所述储料器内的原料向下推挤到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 驱动所述螺旋给送器的可变速控制马达;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可变速控制马达,使得所述螺旋给送器的旋转与由所述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压力的增大或减小相一致地减小或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球机,其中,所述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野武彦西村龙马
申请(专利权)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