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656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所述过滤捕捉部由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平行伸出六个V形杆,以V形杆等分旋转,其分枝端与支撑部的支撑柱连接,形成了锥面的网状结构,过滤捕捉部V形杆末端的分叉相互连接相交延伸出平行的六根支撑柱,即构成了支撑部,在过滤捕捉部与支撑部之间,有与支撑柱相同数量的刺状突起即为防位移部,与过滤捕捉部结构对称的预过滤部在支撑部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使用了自膨胀记忆合金材料,所以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操作方便,便于释放回收,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病患痛苦,给操作者带来便利。过滤器在植入周期内,支撑部与血管贴壁,与防位移部共同作用,有效防止植入物发生位移、漂流和侧倾等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属于腔静脉过滤器

技术介绍
深静脉血栓形成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重要的并发症是血栓反复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创伤面较大,危险性大,近几年来采用介入治疗,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导管输送器,在下腔静脉放置金属滤器,滤器可以阻止血栓上行, 预防或减少肺动脉血栓栓塞。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简单、安全、有效,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目前滤器种类较多,但存在着易倾斜、移位和下腔静脉穿孔等缺点。如中国专利申请CN02264778、CN200620030819、CN200720173001、CN200820111457等公开了多种形式的腔静脉过滤器,通过滤器结构的变化,可达到不损伤血管、提高稳定性及更好地捕捉血栓等目的。由于各种滤器结构原因,可能在植入后存在位移,漂移,侧倾等情况的发生。总体来看,现有的滤器主要分为可回收过滤器和不可回过滤器(即永久植入过滤器)。可回收滤器由于组织粘连、血管内皮化等原因,可能无法顺利回收;如果强行回收,可能造成腔静脉撕裂等并发症。不可回收过滤器随着植入时间的加长,远端血栓的蔓延、下腔静脉滤器捕捉的血栓或者下腔静脉滤器本身作为人体异物诱发,终至累及整个下腔静脉管腔,造成局部血栓形成、下腔静脉阻塞等严重并发症,此类滤器引起有症状腔静脉阻塞发生率为2% 10%, 无症状腔静脉阻塞发生率高达3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腔静脉滤器不便释放不易回收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包括回收部、预过滤部、支撑部、防位移部和过滤捕捉部,所述回收部、预过滤部、支撑部、防位移部和过滤捕捉部整体是由同一种记忆合金材料激光切割而成,过滤捕捉部由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平行伸出六个V形杆,以V形杆等分旋转,其分枝端与支撑部的支撑柱连接,形成了锥面的网状结构,V形杆的上半部分筋部宽度在O. 2^0. 5mm之间,分叉部两根筋部的宽度在O. Γθ. 4mm之间;过滤捕捉部V形杆末端的分叉相互连接相交延伸出平行的六根支撑柱,即构成了支撑部,支撑杆的筋条宽度在 O. 8^1. 2mm之间,在过滤捕捉部与支撑部之间,有与支撑柱相同数量的刺状突起即为防位移部,与过滤捕捉部结构对称的预过滤部在支撑部的另一端,在预过滤部的末端是回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管材切割一体成型,使得整个过滤器材料相同,不易开裂,强度好,避免了不同材料焊接带来的不稳定性;2、支撑柱面给释放后过滤器提供了良好的贴壁性;3、几个支撑柱面形成多面柱体形状,防止过滤器在血管内发生侧倾;4、结构对称的预过滤部与过滤捕捉部能够有效地对血栓进行过滤和捕捉;5、 防位移部的刺状突起,能够在过滤器植入后刺入腔静脉浅层血管壁,防止了过滤器在血液流动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和漂流;6、回收滤器时用捕捉器圈住过滤器的回收部,再将滤器收入回收鞘管内,取出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腔静脉过滤器采用4、5、6、8根支撑柱结构的整体俯视效果图;图3为防位移部的示意图;图4为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回收部与捕捉器趋向于相交位置效果图;图5为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回收部与捕捉器定位确定,准备捕捉的效果图;图6为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捕捉器收线与回收部结合的效果图;图7为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被捕捉器带动进入回收鞘管的效果图;图8为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回收部单钩和双钩设计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f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包括回收部1、 预过滤部2、支撑部3、防位移部4和过滤捕捉部5,所述回收部1、预过滤部2、支撑部3、防位移部4和过滤捕捉部5整体是由同一种记忆合金材料激光切割而成,过滤捕捉部5由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平行伸出六个V形杆,以V形杆等分旋转,其分枝端与支撑部3的支撑柱连接,形成了锥面的网状结构,整个过滤捕捉部5俯视效果为均分六角花瓣效果。V形杆的上半部分筋部宽度在O. 2^0. 5_之间,分叉部两根筋部的宽度在O. Γ0. 4_之间;过滤捕捉部5V形杆末端的分叉相互连接相交延伸出平行的六根支撑柱,即构成了支撑部3,支撑杆的筋条宽度在O. 8 1. 2mm之间,在过滤捕捉部5与支撑部3之间,有与支撑柱相同数量的刺状突起即为防位移部4,与过滤捕捉部5结构对称的预过滤部2在支撑部3的另一端,在预过滤部2的末端是回收部I。所述的支撑部3为四、五、六或 八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柱形成的柱形结构。优选是六根平行柱的六面柱形结构。所述在每根支撑柱与过滤捕捉部5连接处是防位移部4,所述防位移部4上每个筋均有一个刺状突起,所述刺状突起可以为单峰或者双峰。所述回收部I中钩型的弯钩深度为O. 3mnT0. 8mm。所述整个回收部I的长度为2mnT5mm。所述整个回收部I的优选长度为4mm。所述回收部I钩型的弯钩形状为单钩或者双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技术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包括:回收部、预过滤部、支撑部、防位移部和过滤捕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预过滤部、支撑部、防位移部和过滤捕捉部整体是由同一种记忆合金材料激光切割而成,过滤捕捉部由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平行伸出六个V形杆,以V形杆等分旋转,其分枝端与支撑部的支撑柱连接,形成了锥面的网状结构,V形杆的上半部分筋部宽度在0.2~0.5mm之间,分叉部两根筋部的宽度在0.1~0.4mm之间;过滤捕捉部V形杆末端的分叉相互连接相交延伸出平行的六根支撑柱,即构成了支撑部,支撑杆的筋条宽度在0.8~1.2mm之间,在过滤捕捉部与支撑部之间,有与支撑柱相同数量的刺状突起即为防位移部,与过滤捕捉部结构对称的预过滤部在支撑部的另一端,在预过滤部的末端是回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膨式腔静脉过滤器,包括回收部、预过滤部、支撑部、防位移部和过滤捕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预过滤部、支撑部、防位移部和过滤捕捉部整体是由同一种记忆合金材料激光切割而成,过滤捕捉部由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平行伸出六个V形杆,以V形杆等分旋转,其分枝端与支撑部的支撑柱连接,形成了锥面的网状结构,V形杆的上半部分筋部宽度在O. 2^0. 5mm之间,分叉部两根筋部的宽度在O. Γθ. 4mm之间;过滤捕捉部V形杆末端的分叉相互连接相交延伸出平行的六根支撑柱,即构成了支撑部,支撑杆的筋条宽度在O. Cl. 2mm之间,在过滤捕捉部与支撑部之间,有与支撑柱相同数量的刺状突起即为防位移部,与过滤捕捉部结构对称的预过滤部在支撑部的另一端,在预过滤部的末端是回收部。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涛王永强李奕沄徐新华许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