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组织给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96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包括:给药泵,其包括两个给药模块,两个给药模块分别具有两个药物供应口;导管,其具有两个流道,导管的近端的两个流道的端口分别对应连接至两个药物供应口;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其设置于导管的远端,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具有分别与导管的两个流道的端口对应的分支阀口;分支阀口借由流体压力打开而借由弹性复位而密合;给药针,其近端连接至导管的远端,给药针具有位于近端区域的容置段以及位于远端区段的释放段,释放段伸入至脑组织的病灶区域,释放段的管壁上设置有沿轴向间隔排布的释放孔;致混部件,其构造成适配于容置段内部的外形以设置于容置段内;致混部件的内部构造成交互贯通的蜂窝结构。结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组织给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脑组织肿瘤,尤其恶性肿瘤,如胶质瘤,是脑部疾患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0003]用于治疗脑组织肿瘤的传统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术、放化疗治疗等,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已证明有效,但治疗手段单一,另外,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对包括脑组织本身在内的人体组织具有较大的侵害性,例如,反复生长的胶质瘤导致切除术的多次实施,而多次实施切除术造成对脑部组织的较大侵害,再例如,高频次的放化疗会对正常的脑组织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产生所不希望的极大的损伤。
[0004]向病灶组织、部位输送药物以进行靶向治疗的手段已应用于临床,例如,利用导管伸入至血管内壁的血栓处而向血栓释放溶栓药物以降解血栓能够有效避免血管栓塞。然而,由于脑组织存在血脑屏障,将药物输送到脑肿瘤所在区域的血管难以直接达到给药的目的,且对人体的全身血管造成损害。
[0005]为突破血脑屏障,达到直接向脑肿瘤组织给药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增强给药系统,该增强给药系统包括:给药针、导管以及给药泵;给药针穿入患者颅内的病灶组织(肿瘤组织),给药针尾部通过固定板定位固定,给药泵置于人体外,导管连接至给药泵与给药针之间。给药泵通过导管持续且定量和/或定时向给药针输送药物,而给药针将药物直接输送至病灶组织,进而能够有效突破血脑屏障,实现了靶向治疗的目的,尤其有利于在非手术期间、非放化疗期间持续、长期治疗。
[0006]为不限于在医疗机构使用,且能够方便随身携带,通常将导管配置成柔性管,并且根据使用习惯可截取任意长度,以方便人体容置给药泵并为给药泵换药,例如,将给药泵放置于人体胸前的收纳袋内,再例如,将给药泵放置于人体背部的收纳袋内,再例如,甚至将给药泵置于人体的腹部皮下。
[0007]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给药系统由于采用单导管单流道输送药物,且给药的启停以及给药量由位于导管的近端的给药泵控制,而导管的远端开放,导致在输送药物方面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导管的远端开放,导管远端的振动(如,头部的晃动)可能导致药物以所不希望的流量从给药针流出。
[0008]2、公知地,微量、平稳给药对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然而,由于导管为柔性导管,且导管的远端开放,若导管受挤压,导管内的压力传导会迫使药物不受阻的从给药针涌出,进而对脑组织造成冲击。
[0009]3、当需要将两种药物混合后给药时,最小给药量受到限制,且给药计量越小,两种药物的混合比例精度越差,其原因在于导管内始终需要存留药物,且导管具有相当大的容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包括:给药泵,其包括两个给药模块,两个所述给药模块分别具有两个药物供应口;导管,其具有彼此相隔的两个流道,导管的近端的两个所述流道的端口分别对应连接至两个所述药物供应口;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具有分别与所述导管的两个流道的端口对应的分支阀口;所述分支阀口借由流体压力打开而借由弹性复位而密合;给药针,其近端连接至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给药针具有位于近端区域的容置段以及位于远端区段的释放段,所述释放段伸入至脑组织的病灶区域,所述释放段的管壁上设置有沿轴向间隔排布的释放孔;致混部件,其构造成适配于所述容置段内部的外形以设置于所述容置段内;所述致混部件的内部构造成交互贯通的蜂窝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脑组织给药系统还包括第二端口控制部件;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第一端口控制部件的近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远端;其中: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具有两个导流通道,所述导管的远端的流道的两个端口分别对应通过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与两个所述分支阀口连通;每个所述导流通道中均构造出收缩孔。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两个导流通道中均构造出具有阀孔的阀座,两个所述阀座相对,两个阀座之间设置用于分隔两个所述导流通道的膜片;其中:所述收缩孔形成于所述导流通道的远端的端口。
[0014]优选地,所述给药针的释放段由柔性材料制成。
[0015]优选地,所述释放段靠近所述给药针的远端的位置具有径向收缩部。
[0016]优选地,所述释放段的内孔中设置有隔膜套,所述隔膜套用于为药物的径向流动提供阻尼。
[0017]优选地,两个所述流道的截面呈半圆形,两个所述流道由单个导管通过内部分隔形成。
[0018]优选地,所述脑组织给药系统还包括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适配于颅骨的保持板、形成于所述保持板底部并穿设所述颅骨而伸入至颅内的保持管、以及用于扣设于所述保持板上的扣板;导管穿设所述保持管;其中: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位于所述保持管中且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外周配置成圆周面;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外部套设有可转动而轴向移动受限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与所述保持管螺纹配合。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口控制部件还具有位于近端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由分隔部
件分成分别与两个分支阀口对应的通道;两个所述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两个导流通道对应。
[0020]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由两个对称体对接形成,所述膜片夹持于两个所述对称体之间。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脑组织给药系统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导管的远端设置第一端口控制部件,不但能够保证给药泵停止运行时及时关闭导管的远端,且能够在停止给药期间避免药液以所不希望的流量从给药针流出。
[0022]2、通过在导管的远端设置致混部件,进而方便两种药液在导管的远端混合,这不但能够提高两种药液的混合比例精度,且所能够提供的混合药液的最小量不受限制。
[0023]3、通过增设第二端口控制部件而能够有效避免因导管受压所导致的对脑组织所不希望的冲击。
[0024]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0025]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给药系统的使用状态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给药系统的导管远端的相关部件的安装状态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给药系统的给药针、端口控制部件与导管的连接关系视图。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给药泵,其包括两个给药模块,两个所述给药模块分别具有两个药物供应口;导管,其具有彼此相隔的两个流道,导管的近端的两个所述流道的端口分别对应连接至两个所述药物供应口;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具有分别与所述导管的两个流道的端口对应的分支阀口;所述分支阀口借由流体压力打开而借由弹性复位而密合;给药针,其近端连接至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给药针具有位于近端区域的容置段以及位于远端区段的释放段,所述释放段伸入至脑组织的病灶区域,所述释放段的管壁上设置有沿轴向间隔排布的释放孔;致混部件,其构造成适配于所述容置段内部的外形以设置于所述容置段内;所述致混部件的内部构造成交互贯通的蜂窝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组织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组织给药系统还包括第二端口控制部件;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第一端口控制部件的近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远端;其中: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具有两个导流通道,所述导管的远端的流道的两个端口分别对应通过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与两个所述分支阀口连通;每个所述导流通道中均构造出收缩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组织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控制部件的两个导流通道中均构造出具有阀孔的阀座,两个所述阀座相对,两个阀座之间设置用于分隔两个所述导流通道的膜片;其中:所述收缩孔形成于所述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松李飞郭琦吴健秦川穆磊崔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