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装置及工程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187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重装置及工程机械。其中,该配重装置包括:配重本体;其中,所述配重本体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两个腔体,各所述腔体的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至少一个所述腔体内填充有配重散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配重装置采用了在空腔中填充配重散料的方式,并通过气力输送使配重散料在腔体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实现配重重心的转移;该配重装置不需要机械拆卸,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装置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旋挖钻机作为一种工程机械,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旋挖钻机上一般配置有配重,旋挖钻机工作时以稳定其重心。目前,旋挖钻机的配重均为固定式,配重安装后,旋挖钻机的重心位置固定不变。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旋挖钻机也向多工法、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不同的工法对旋挖钻机的重心有不同的要求,当需要对旋挖钻机的重心进行调整时,只能调整配重的安装位置,由于配重一般较重,不仅移动起来费时费力,并且,旋挖钻机上也不一定有供其安装的合适空间,所以,现有的配重很难满足旋挖钻机的重心调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配重装置及工程机械,该配重装置的重心可以调节。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重装置,用于工程机械,该配重装置包括配重本体;其中,配重本体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两个腔体,各腔体的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至少一个腔体内填充有配重散料。进一步地,上述配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配重本体外部的连接管道,各腔体之间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配重散料的直径小于连接管道的内径。进一步地,上述配重装置中,各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上述配重装置中,配重本体内开设的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进一步地,上述配重装置中,连接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其中,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靠近第一腔体的一端;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靠近第二腔体的一端。进一步地,上述配重装置中,第一腔体的底面为一斜面,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斜面较低的一端相连通。进一步地,上述配重装置中,第二腔体的底面为一斜面,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斜面较低的一端相连通。进一步地,上述配重装置中,配重散料为钢丸。本专利技术中的配重装置采用了在空腔中填充配重散料的方式,并通过气力输送使配重散料在腔体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实现配重重心的转移;该配重装置不需要机械拆卸,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配重>J-U装直。进一步地,工程机械为旋挖钻机。由于配重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配重装置的工程机械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配重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配重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配重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配重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 配重本体11 第一腔体111 第一进气口12 第二腔体121 第二进气口2 配重散料3 两通阀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配重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该配重装置用于工程机械。如图所示,该配重装置包括配重本体I ;其中,配重本体I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两个腔体,各腔体的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至少一个腔体内填充有配重散料2。例如,配重本体I内设置有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道相连通,第一腔体11和第三腔体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道相连通,第二腔体12与第三腔体之间通过第五连接管道相连通。各连接管道可以为在配重本体I内加工的连接管道,也可以为设置在配重本体I外部的连接管道,配重散料2的直径小于各连接管道的内径,以使配重散料2可以沿连接管道在各腔体之间移动。优选地,为了控制配重散料2移动的方向,各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图中未示出)。下面以在第一腔体内预先填充有配重散料2为例,对该配重装置的重心调节过程进行说明当向第一腔体11内通入压缩空气时,相对于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内形成负压,将配重散料吸入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中,使该配重装置的重心向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所在的一侧发生转移;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腔体11和第三腔体之间的第五连接管道上的阀门关闭,控制配重散料在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发生移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通入腔体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和通入的气体量,可以控制发生转移的配重填料的重量,进而控制该配重装置的重心位置的变化量,实现多档调节配重重心位置。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在腔体中填充配重散料的方式,并通过气力输送使配重散料在腔体内发生转移,从而实现配重重心的转移;另外,该配重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下面以配重本体I内开设有两个腔体的情况为例,对该配重装置的结构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该配重装置中配重本体I内开设的腔体包括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 111和第二进气口 121,第一腔体11和/或第二腔体12内填充有配重散料2。具体而言,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为两个封闭的空腔,第一进气口 111与第一腔体11相连通,第二进气口 121与第二腔体12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该连接管道可以为圆管。在第一腔体11内填充有配重散料2,配重散料2可以为钢丸,即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钢球,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制成的配重散料;为了使配重散料2可以在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转移,配重散料2的直径要小于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的连通管道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预先在第一腔体11和/或第二腔体12中填充配重散料2,但配重散料2不能充满于两个腔体,以使配重散料2可以在两个腔体内移动。该配重装置重心的调节过程为当通过第一进气口 111向第一腔体11内通入压缩空气时,相对于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内形成负压,将钢丸吸入第二腔体12中,使该配重装置的重心向第二腔体12所在的一侧发生转移;同理,通过第二进气口 121向第二腔体12内通入压缩空气时,钢丸也可以被吸回至第一腔体11中,使该配重装置的重心向第一腔体11所在地一侧发生转移。可以看出,通过调节通入第一腔体11或第二腔体12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和通入的气体量,可以控制发生转移的钢丸的数量,进而控制该配重装置的重心位置的变化量,实现多档调节配重重心位置。继续参见图2、图3,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的连接管道可以设置在配重本体I的外部,配重散料2的直径小于该连接管道的内径。具体地,该连接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道21和第二连接管道22。其中,第一连接管道21的一端与第一腔体11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2相连通,第一进气口 111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21靠近第一腔体11的一端;第二连接管道22的一端与第一腔体11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2相连通,第二进气口 121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22靠近第二腔体1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管道21靠近第一腔体11的一端安装两通阀3,两通阀3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连接管道21上,另一端作为第一腔体11的第一进气口 111。同理,第二进气口 121也可以通过两通阀来实现,兹不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重装置,用于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该配重装置包括:配重本体(1);其中,所述配重本体(1)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两个腔体,各所述腔体的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至少一个所述腔体内填充有配重散料(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重装置,用于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该配重装置包括配重本体(I);其中, 所述配重本体(I)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两个腔体,各所述腔体的侧壁均设置有进气口,至少一个所述腔体内填充有配重散料(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重本体(I)外部的连接管道,所述各腔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配重散料(2)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管道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本体(1)内开设的腔体包括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所述第一腔体(11)和所述第二腔体(12)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1)和第二进气口(1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道 (21)和第二连接管道(2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权姜颖飞史春祥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