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抑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压电材料正逆压电效应对汽车车身结构进行主动抑振与被动抑振相结合的主被动混合抑振方法。
技术介绍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水平是目前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面临的重要课题。汽车轻量化是减少燃油消耗、实现节能环保最为直接的方法,然而轻量化带来的问题就是车身用料不足,导致车身刚度降低,车内噪声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目前结构振动控制方法中,多采用较大阻尼比的材料,利用隔声、隔振技术,或者重新进行结构设计来控制噪声,结果往往与汽车轻量化的目标相矛盾。压电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频带宽、无电磁干扰等特点,在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主要集中在单纯的主动抑振或被动抑振。单纯的主动控制存在鲁棒性差的问题,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如系统掉电或强磁干扰时,主动抑振系统会完全失效,甚至产生系统失稳,起到相反的作用效果;单纯的被动控制可控性差,产生的抑振效果有限,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抑振效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汽车车身振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压电主被动混合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通过单个或多个分布于车身结构表面的压电元件,对车身结构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其中主动控制是利用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压电元件充当执行器对车身壁板的振动变形施加反向作用力,实现车身结构的主动抑振;被动控制利用压电元件的正压电效应,车身结构振动机械能引起压电元件的变形,进而使压电元件产生介电能,利用压电分流支路方法将产生的电能存储或耗散掉,可实现车身结构的被动抑振,根据具体工况及车身结构振动情况,结合主被动混合抑振算法,实现车身结构振动的主被动混合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压电主被动混合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通过单个或多个分布于车身结构表面的压电元件,对车身结构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其中主动控制是利用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压电元件充当执行器对车身壁板的振动变形施加反向作用力,实现车身结构的主动抑振;被动控制利用压电元件的正压电效应,车身结构振动机械能引起压电元件的变形,进而使压电元件产生介电能,利用压电分流支路方法将产生的电能存储或耗散掉,可实现车身结构的被动抑振,根据具体工况及车身结构振动情况,结合主被动混合抑振算法,实现车身结构振动的主被动混合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结构压电主被动混合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压电材料为压电陶瓷(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传亮,韩也,宋学伟,王大学,安孝文,朱宁欣,姚浩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