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霉真菌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406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药种衣剂、种衣剂成膜材料和所述种衣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菌种发酵液活性厚垣孢子加入到以聚乙二醇、黄原胶和甲基纤维素制备成的成膜材料中,再对种子进行包裹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种衣剂外观均匀、不易脱落、不影响出芽率、每颗种子的木霉的厚垣孢子数≥104CFU,该种衣剂可对萌发期种子进行有效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药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种子是农作物丰产优质的重要保证,但是种子本身携带的病原菌或土壤中潜在的病原物常常影响种子萌发,目前种子处理是非常重要、有效和方便的植保手段之一,其中种衣剂由于具有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药效持久等优点,非常适合大规模农药生产。种衣剂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其优选成分包括杀虫剂、杀菌剂、 微肥、植物生长激素等,能够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种传、土传病害。目前种衣剂以广泛应用于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棉花、辣椒等许多农作物的植保过程。传统种衣剂优选成分为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百菌灵、福美双、吡虫啉等,如专利CN1444853A公开的悬浮种衣剂,采用福美双与烯唑醇13:2配比制备种衣剂; 专利CNlOl 147489A公开的悬浮种衣剂,采用的是咪酰胺和吡虫啉复配的方式;专利 CN101926346A公开的玉米悬浮种衣剂,则采用的是克百威和甲基硫菌灵复配;专利 CN1429485A公开的水稻种衣剂,采用氟虫腈和吡虫啉进行复配;专利CN101238814A公开的马铃薯种衣剂,采用吡虫啉和甲霜灵进行复配;专利CN100563442C公开的黄瓜种衣剂,采用KH2PO4XuSO4与多效唑复配。但是化学农药的多度生产和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农药残留更是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化学农药在杀菌和杀虫过程中将有益菌和有益昆虫一起杀灭,长期使用还会式害虫和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化学农药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各国相继出台了对化学农药的禁止、先用法规。生物农药因其已于降解、污染小、环境兼容性好、对人畜安全、以及病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已经开始逐步取代化学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制备的种衣剂也有一些专利报道,专利CN100532538C公开了一种地衣芽孢杆菌种衣剂,用于防治大豆包囊线虫病和根腐病;专利CN100391345C公开了一种苏云金杆菌种衣剂,对大豆包囊线虫病具有防治效果; 专利CN1843118A公开种子包衣剂以灰色链霉菌SPR1-201培养物中分离的放线酮为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趋避鼠类的效果;专利W02009/126473A1公开的种衣剂,以芽孢杆菌、担子菌、壶菌等多个细菌、真菌为活性成分。成膜材料是种衣剂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有聚醋酸乙烯酯、 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类等,常用的天然高分子成膜材料有纤维素和多糖,如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树胶、淀粉等具有粘结性和成模性的物质,如专利US20100285962A1公开的成膜材料包括了植物基纤维素和蛋白;专利W000/35277A1公开的种衣剂,组分包括聚醋酸乙烯酯、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胶粘纤维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聚糖;专利CN 100425632C 公开的种衣剂采用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作为成膜材料;专利CN1303864C公开的成膜剂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专利CN101438701A公开的成膜剂采用聚乙烯醇、氧化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为成膜剂。其它成膜材料如外专利CN1974629A公开的种衣剂采用的是柠檬酸-乙二醇聚脂作为成膜材料;专利CN1265744C公开的种衣剂采用动物血液干粉作为成膜材料;专利EP2229808A1公开的成膜材料中还加入无机碳酸盐。 但是目前许多成膜材料或者成膜性能差、或者环境适应性差、或者成本高,依然存在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种衣剂成膜材料,本专利技术成膜材料成膜性好、不易脱落、表明均匀,能够述广泛适用于各种生态环境。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所成膜材料的种衣剂,将孢子包衣到作物种子上,不影响种子的活力,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同时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微观生态”进行改变,使作物的根际周围有大量的拮抗菌存在,以达到较好的抗病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种衣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一种种衣剂成膜材料,组分包括甘油2 4重量份;聚乙二醇2飞重量份;黄原胶O. 5^1重量份;甲基纤维素O. 5^1重量份;吐温80O. 5 I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一种包括所述成膜材料的种衣剂,包括生物活性成分、和成膜材料,其中, 所述成膜材料组分包括甘油2 4重量份;·聚乙二醇2飞重量份;黄原胶O. 5^1重量份;甲基纤维素O. 5^1重量份;吐温80O. 5 I重量份。其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包括一个或多个菌种的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并优选为厚垣孢子。其中,所述菌种为木酶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哈茨木霉CGMCC No. 5203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哈茨木霉CGMCC No. 5202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棘孢木霉CGMCC No. 5201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上述三种木霉菌由上海万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离得到,并于2011年8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种衣剂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加入警戒色,并优选水溶性伊红作为警戒色使用;其用量优选为2重量份。一种所述种衣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菌种发酵,滤掉菌丝得到生物活性成分;步骤2,甘油、聚乙二醇、黄原胶、甲基纤维素和吐温80用水溶解,搅拌均匀得到成膜材料;步骤3,将所述生物活性成分和成膜材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裹种处理,干燥。其中,步骤I中将所述生物活性成分稀释至1. OX 106CFU/ml。其中,步骤4中所述干燥优选为在35°C条件下干燥O. 5 2h。其中,步骤4中所述混合物与种子优选为按照体积比1:25进行裹种处理。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成膜材料成膜性好,不易脱落、表面均匀、无腐蚀性,采用天然材料为主,环境适应性好。2.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可以以多种菌种或菌株为生物活性成分,适用范围广泛。同时便于储存、运输和包装,而且稳定性好,储存期长。3.本专利技术种衣剂将木霉孢子包衣到种子上,并不影响种子活力,且能够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微观生态”进行改变,使作物根际周围有大量拮抗菌存在,能够达到有效的抗病效果。4.本专利技术种衣剂中,木霉菌株含量高,因此,具有更好的预防疾病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种衣剂成膜材料组分包括甘油2 4重量份;聚乙二醇2飞重量份;黄原胶O. 5^1重量份;甲基纤维素O. 5^1重量份;吐温80O. 5 I重量份。还可以包括警戒色(优选水溶性伊红)2重量份。本专利技术制备所述种衣剂的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生物活性组分原料,通过发酵得到孢子发酵液,过滤掉菌丝,得到生物活性成分;步骤2,由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黄原胶、甘油和吐温80组成成膜材料,取少量的水加入吐温80和聚乙二醇,置于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再取甘油、黄原胶和甲基纤维素分别加入,搅拌均匀;步骤3,将生物活性成分与步骤2制备的成膜材料混合均匀,此时还可以加入警戒色; 步骤4,优选以体积比1:25比例对种子进行裹种处理,将成膜剂涂布种子后,35°C烘 O. 5 2h。所述生物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霉真菌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活性成分、和成膜材料,其中,所述成膜材料组分包括:甘油???????????????2~4重量份;聚乙二醇???????????2~5重量份;黄原胶?????????????0.5~1重量份;甲基纤维素?????????0.5~1重量份;吐温80????????????0.5~1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霉真菌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活性成分、和成膜材料,其中,所述成膜材料组分包括 甘油2 4重量份; 聚乙二醇2飞重量份; 黄原胶O. 5^1重量份; 甲基纤维素O. 5^1重量份; 吐温80O. 5 I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成分包括一个或多个菌种的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木霉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衣剂,其特征在于,组分还包括 警戒色2重量份。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衣剂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包括 甘油2 4重量份; 聚乙二醇 2飞重量份; 黄原胶O. 5^1重量份;甲基纤维素 O. 5^1重量份; 吐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芳张钰旷文丰张小明陈娟毛伟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