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喉管结构防水进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20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44
一种仿生喉管结构防水进气管。其特点是包括进气口和空滤安装口,在进气口段为竖立管,其下部有倾斜上凸的防水喉管,所述防水喉管的顶部与主壳体的管壁形成通道,该通道连通空滤安装口;竖立段是针对流注型水滴进行水气分离,防水喉管下部与进气口下部构成旋流腔,利用旋流腔产生的离心作用对弥漫式水雾进行水气分离。其优点是结构巧妙简洁,流阻性能优越,能有效分离、排除进气中所含水分。同时该进气管体积小、价格低,能够快速推广、实施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内燃机式寻机进气系统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生喉管结构防水进气管
技术介绍
内燃机应用环境属于户外自然环境,使用工况恶劣。目前,内燃机进气系统,防水结构均采用进气管前端(进气口)防水结构。而进气管前端防水结构易受进气量,进气迎风面等要求限制,水气分离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对于流注型水滴分离失效,直接导致空滤器进水、空滤破损,引发发动机进水、发动机早磨。内燃式发动机急需(在空滤器前端)采用终端防水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简洁,流阻性能优越,能有效分离、排除进气中所含水分。同时该进气管体积小、价格低,能够快速推广、实施应用的仿生喉管结构防水进气管。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内燃机进气过程中,水气吸入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弥漫式水雾(细微水珠与大气混合呈雾状分布)。二、流注型水滴(大颗粒水珠或水流,未与大气混合)。针对弥漫式水雾采用离心式水气分离,针对流注型水滴采用重力分离。水液收集采用材料吸附、汇流收集。水液排除采用引流排除。本技术包括进气口和空滤安装口,在进气口段为竖立管,其下部有倾斜上凸的防水喉管,所述防水喉管的顶部与主壳体的管壁形成通道,该通道连通空滤安装口 ;竖立段是针对流注型水滴进行水气分离,防水喉管下部与进气口下部构成旋流腔,利用旋流腔产生的离心作用对弥漫式水雾进行水气分离。进一步的在所述防水喉管的表面安装有吸水性材料。进一步的空滤安装口外设置有倾斜的引流槽,在引流槽底部有排水口。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巧妙简洁,流阻性能优越,能有效分离、排除进气中所含水分。同时该进气管体积小、价格低,能够快速推广、实施应用。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本技术的气流流动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安装在空滤器连接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4的D —D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本技术包括进气口和空滤安装口,在进气口段为竖立管,其下部有倾斜上凸的防水喉管3,所述防水喉管3的顶部与主壳体I的管壁形成通道,该通道连通空滤安装口 ;在所述防水喉管3的表面安装有吸水性材料4 ;空滤安装口外设置有引流槽5,在引流槽5底部有排水口 6,防水喉管3下部与进气口下部构成旋流腔2,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使用时,先将进气管的空滤安装口接入空滤器7的进气口,同时与进气引管对齐。然后打紧管口固定环箍。最后安装进气管固定支架将其固定,如附图3所示。如附图5所示,防水喉管3与主壳体I之间形成倾斜的引流槽5,在引流槽5底部有排水口 6,将水珠汇集于喉管底部由排水口 6排出。本技术工作原理为流入的水滴经竖立管向下流动,收集于竖立管与防水喉管3的下部;弥漫式水雾在气流经过旋流腔2时产生旋流,在离心办作用下水气分离,水珠汇集于喉管底部排出。空气进入后的气流流动如附图1中的箭头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喉管结构防水进气管,包括进气口和空滤安装口,其特征在于在进气口段为竖立管,其下部有倾斜上凸的防水喉管(3),所述防水喉管(3)的顶部与主壳体(1)的管壁形成通道,该通道连通空滤安装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喉管结构防水进气管,包括进气口和空滤安装口,其特征在于在进气口段为竖立管,其下部有倾斜上凸的防水喉管(3),所述防水喉管(3)的顶部与主壳体(I)的管壁形成通道,该通道连通空滤安装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玉声陈景林韦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