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风扇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12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风扇托架,包括皮带轮和风扇托架壳体,所述皮带轮和风扇托架壳体通过连接轴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轴与皮带轮连接端设有轴台阶,连接轴中部设置有隔套,该隔套的两端分别设有滚动轴承一和滚动轴承二,皮带轮内壁与滚动轴承一之间设有油封隔套,连接轴的另一端设有压紧块,用六角头螺栓将压紧块连同滚动轴承二固定,所述油封隔套和压紧块上均设置有骨架油封;所述风扇托架壳体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可靠、故障点少,保证了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柴油机风扇托架,属于汽车发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大功率柴油机采用大风量风扇,大风扇产生的轴向反作用カ很大,发动机风扇托架承受过大的轴向力,会导致风扇托架轴轴向窜动,进而导致轴承损坏或皮带轮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结构可靠、故障点少的风扇托架。为解决这ー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风扇托架,包括皮带轮和风扇托架壳体,所述皮带轮和风扇托架壳体通过连接轴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轴与皮带轮连接端设有轴台阶,连接轴中部设置有隔套,该隔套的两端分别设有滚动轴承一和滚动轴承ニ,皮带轮内壁与滚动轴承一之间设有油封隔套,连接轴的另一端设有压紧块,用六角头螺栓将压紧块连同滚动轴承ニ固定,所述油封隔套和压紧块上均设置有骨架油封。所述风扇托架壳体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可靠、故障点少,保证了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皮带轮、2骨架油封、3滚动轴承一、4直通式压注油杯、5滚动轴承ニ、6风扇托架壳体、7压紧块、8六角头螺栓、9隔套、10油封隔套、11连接轴、12轴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描述。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风扇托架,包括皮带轮I和风扇托架壳体6,所述皮带轮I和风扇托架壳体6通过连接轴11连接为一体,连接轴11与皮带轮I为过盈配合。所述连接轴11与皮带轮I连接端设有轴台阶12,可有效防止皮带轮I脱落,保证了固定的可靠性。所述连接轴11中部设置有隔套9,该隔套9的两端分别设有滚动轴承一 3和滚动轴承ニ 5,皮带轮I内壁与滚动轴承一 3之间设有油封隔套10,连接轴11的另一端设有压紧块7,用六角头螺栓8将压紧块7连同滚动轴承ニ 5固定,所述油封隔套10和压紧块7上均设置有骨架油封2。所述风扇托架壳体6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4。本技术的装配过程通过过盈配合把连接轴11设有轴台阶12 —端固定在皮带轮I上;从风扇托架壳体6的右侧压入滚动轴承ニ 5,再压入骨架油封2 ;从风扇托架壳体6的左侧放入隔套9,再依次压入滚动轴承一 3、骨架油封2,在风扇托架壳体6空腔内加注一定量的润滑脂,然后把油封隔套10压入与皮带轮I固定的连接轴11上,皮带轮I连同隔套10—起压入风扇托架壳体6的内腔;最后从风扇托架壳体6的右侧压入压紧块7,用六角头螺栓8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可靠、故障点少,保证了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本技术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等同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风扇托架,包括皮带轮(1)和风扇托架壳体(6),所述皮带轮(1)和风扇托架壳体(6)通过连接轴(11)连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1)与皮带轮(1)连接端设有轴台阶(12),连接轴(11)中部设置有隔套(9),该隔套(9)的两端分别设有滚动轴承一(3)和滚动轴承二(5),皮带轮(1)内壁与滚动轴承一(3)之间设有油封隔套(10),连接轴(11)的另一端设有压紧块(7),用六角头螺栓(8)将压紧块(7)连同滚动轴承二(5)固定,所述油封隔套(10)和压紧块(7)上均设置有骨架油封(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风扇托架,包括皮带轮(I)和风扇托架壳体(6),所述皮带轮(I)和风扇托架壳体(6)通过连接轴(11)连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1)与皮带轮(I)连接端设有轴台阶(12),连接轴(11)中部设置有隔套(9),该隔套(9)的两端分别设有滚动轴承一(3)和滚动轴承二(5),皮带轮(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娜刘志博李中泰李维军郭经顺曹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