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968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包括轴动平衡检测装置,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的工作台、驱动变速单元、电气控制单元、平衡检测单元,平衡检测单元包括压电传感检测器,本设备还包括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包括龙门架、龙门架驱动组件、校正单元、校正单元驱动组件,龙门架通过龙门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校正单元通过校正单元驱动组件设置在龙门架的横梁上,校正装置的校正工具钻机或焊机,驱动变速单元驱动被测轴旋转,电气控制单元根据平衡检测单元的反馈驱动校正装置对被测轴进行校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轴动平衡检测后直接对进行校正,减小了误差,提高了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一种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
技术介绍
平衡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86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专利技术了发电机。4年后,加拿大人Henry Martinson申请了平衡技术的专利,拉开了平衡校正产业的序幕。1907年,Franz Lawaczek博士把改良的平衡技术提供给了 Carl Schenck先生,后者在1915年制作了第一台双面平衡机。直到上世纪末40年代,所有的平衡工序都是在采用纯机械的平衡设备上进行的。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刚性转子平衡理论的普及,五十年代后很多平衡设备都采用了电子测量技术。平面分离电路技术的平衡机有效的消除了平衡工件左右面的相互影响。电测系统从无到有经历了闪光式,瓦特计式,数字式,微机式等阶段,最后出现了自动平衡机。动平衡机作为一种轴类零件性能检测的必备生产设备,在国外应用早已相称普及,并且专用平衡机的种类很多。在我国由于动平衡机起步晚,6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技术上不但落后于先入国家,而且某些专用平衡机几乎是空白。通过不断的努力,现阶段在我国对动平衡机机械系统技术的改进已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工件(被检测零件)平衡精度及工作效率方面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是在我国,主要使用的动平衡机为通用动平衡机,在使用过程中测量旋转物体(被检测零件)不平衡量大小和位置,然后显示在显示屏上。通常操作人员以此为依据,在被检测零件上人工标注出不平衡量大小和位置,然后将零件从动平衡机上拆卸下来,借助于如钻床、铣床等其他辅助设备或用手工方法完成对被检测零件的动平衡校正。如对零件旋转时产生的振动或作用于轴承上的振动力的要求严格,则需要在校正后对零件进行二次检测,确保其性能参数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然而,这种技术在标注不平衡量大小和位置、对动平衡校正以及二次装夹的过程中都存在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因此即使在检测过程中工件(被检测零件)平衡精度及工作效率都较好,但是校正后的精度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然较低。并且,对于高精度零件的二次检测工艺,会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为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在对被测轴的动平衡进行检测后,通过电气控制单元驱动校正装置对被测轴进行校正。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包括轴动平衡检测装置,所述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的工作台、驱动变速单元、电气控制单元、平衡检测单元,所述平衡检测单元包括压电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还包括校正装置,所述校正装置包括龙门架、龙门架驱动组件、校正单元、校正单元驱动组件,所述龙门架通过龙门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龙门架驱动组件使龙门架在被测轴的轴向方向上作直线运动,所述校正单元通过校正单元驱动组件设置在龙门架的横梁上,所述校正单元驱动组件使校正单元在被测轴的水平径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作直线运动,所述校正装置的校正工具为钻机或焊机,所述驱动变速单元驱动被测轴旋转,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根据平衡检测单元的反馈驱动所述校正装置对被测轴进行校正。进一步,所述压电传感器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被测轴的不同位置。进一步,所述龙门架驱动组件为滚珠丝杠结构,龙门架的一侧通过所述滚珠丝杠结构驱动,龙门架的另一侧设置在一个滑动导轨内。 进一步,所述校正单元驱动组件包括水平丝杠结构和升降丝杠结构。进一步,所述轴动平衡检测装置与工作台通过检测装置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驱动组件为滚珠丝杠结构。进一步,所述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外设置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操作窗和/或操作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自动机械动平衡校正的方式代替人工动平衡校正的方式,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人工误差,提高了工件动平衡的校正精度和轴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并且通过将龙门结构安装在底座上的方式,增加了机座的重量,在同类设备中提高了它的减重率,有利于动平衡机检测性能的提闻。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底座;2.机架;3.电动机;4.后支撑;5.联轴组件;6.电动机;7.滚珠丝杠结构;8.前支撑;9.横梁支撑架;10.转机组件;101.转机电动机;102.转机主体;103.转头;11.电动机;12.悬臂;13.移动滑块组件;131移动滑块;132连接支架;14.电动机;15.横梁;16.电动机;17.检测器;171.支撑套;172.转动销;173.压电传感器;174.检测器支撑架;18.前支撑;19.主轴箱;20.电器柜;21.显示屏;22.控制平台;23.支撑滑块;24.滑动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本设备包括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和校正装置,轴动平衡检测装置由底座1,在底座I上设置工作机架2,机架2上形成工作台,机架2通过检测装置驱动组件与底座I相连,检测装置驱动组件为滚珠丝杠结构,通过电动机3带动机架2内部的滚珠丝杠及齿轮系统使机架2能够产生直线运动。机架2的一端为驱动变速单元和电气控制单元,驱动变速单元包括变速箱19和前支撑18,在前支撑18上设置一个联轴组件5,电气控制单元包括电器柜20,在电器柜20上设有显示屏21和操作台22,电气控制单元为驱动变速单元提供动力。在机架2的另一端设置一个后支撑4,在后支撑4上也设置一个联轴组件5,前支撑18和后支撑4上的联轴组件5用于固定被测轴,使被测轴能够随驱动变速单元旋转,以完成测试校正工作。在前支撑4和后支撑18之间与联轴组件5的同轴位置,设置平衡检测单元,平衡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器17,检测器17由检测器支撑架174,检测器支撑架174上方设置支撑套171,支撑套171通过转动销172连接在检测器支撑架174上,形成一个圆孔,圆孔孔径设置成比被测轴略大,在圆孔的内壁下方设置压电传感器173,压电传感器173与电气控制单元相连,平衡检测单元可设有多个,分别设置在被测轴的多个位置。继续参见附图1,并参见附图2和3,在底座I上设置一个龙门架,龙门架通过其两侧的支撑座8龙门架驱动组件与底座I相连,龙门架驱动组件使龙门架在被测轴的轴向方向上作直线运动,龙门架驱动组件为龙门架一侧的滚珠丝杠结构7,滚珠丝杠结构7通过电动机6驱动,龙门架另一侧为滑动导轨24,当电动机6带动龙门架的一侧直线运动时,龙门架的另一侧通过支撑滑块23在滑动导轨24内滑动。滚珠丝杠结构7侧和滑动导轨24侧可互换,或者两侧均设置滚珠丝杠结构7,并保证两侧的滚珠丝杠结构7运动时的同步。在龙门架两侧的支撑座8上通过横梁支撑架9设置横梁15,横梁15上设置校正单元,校正单元包括校正单元驱动组件13和转机组件10,校正单元驱动组件13包括设置在横梁15上的移动滑块131,移动滑块131通过连接支架132在其下方设置悬臂12,在横梁15上设置滚珠丝杠和电动机16,用于控制校正单元在被测轴的径向方向的直线运动,悬臂12上设置滚珠丝杠和电动机14,用于控制悬臂12的上下直线运动,配合龙门架在被测轴的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使校正单元实现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包括轴动平衡检测装置,所述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的工作台、驱动变速单元、电气控制单元、平衡检测单元,所述平衡检测单元包括压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还包括校正装置,所述校正装置包括龙门架、龙门架驱动组件、校正单元、校正单元驱动组件,所述龙门架通过龙门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龙门架驱动组件使龙门架在被测轴的轴向方向上作直线运动,所述校正单元通过校正单元驱动组件设置在龙门架的横梁上,所述校正单元驱动组件使校正单元在被测轴的水平径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作直线运动,所述校正装置的校正工具为钻机或焊机,所述驱动变速单元驱动被测轴旋转,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根据平衡检测单元的反馈驱动所述校正装置对被测轴进行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包括轴动平衡检测装置,所述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的工作台、驱动变速单元、电气控制单元、平衡检测单元,所述平衡检测单元包括压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式轴动平衡自动检测校正设备还包括校正装置,所述校正装置包括龙门架、龙门架驱动组件、校正单元、校正单元驱动组件,所述龙门架通过龙门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龙门架驱动组件使龙门架在被测轴的轴向方向上作直线运动,所述校正单元通过校正单元驱动组件设置在龙门架的横梁上,所述校正单元驱动组件使校正单元在被测轴的水平径向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作直线运动,所述校正装置的校正工具为钻机或焊机,所述驱动变速单元驱动被测轴旋转,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根据平衡检测单元的反馈驱动所述校正装置对被测轴进行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浩明张俊王宗良吉晓乐张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