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机械的润滑系统,尤其是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及控制供油的蓄压供油器。
技术介绍
动力机械是将自然界的能量转变成机械能或电能的动力装置,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研发出的新型动力机械还未配有理想的润滑系统,这对机械主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和散热十分不利,严重影响了动力机械的功率输出。因此,对于所有的动力机械来说,润滑系统尤为重要。油润滑的方法一般包括人工加油润滑、滴油润滑和油绳润滑、油环和油链润滑、浸油润滑和飞溅润滑、油雾润滑、压力供油润滑。人工加油润滑是用油壶、油枪直接向需要润滑零件的油孔中注油,而动力机械密封要求较高,不可能在机壳上设计油孔和油道,所以不便采用人工加油润滑的方法。滴油润滑和油绳润滑需要在动力机械的外壳附加油杯,这将影响动力机械的结构设计,并且滴油润滑和油绳润滑的润滑油量较少,不能满足动力机械的润滑需求。油环和油链润滑是在轴上挂一油环或油链,环或链的下部浸在油池内,利用轴转动时的摩擦力,带动油环或油链旋转,将浸在油池中的润滑油带到轴颈上润滑摩擦表面,这种方法不适合齿轮间的润滑。浸油润滑和飞溅润滑都需要润滑零件 ...
【技术保护点】
动力机械的润滑系统,包括供油组、控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组,包括动力机械(1)、油分离器(2)、冷凝器(3)、储油罐(4)、供油泵(5)、滤清器(6)、蓄压供油器(7)、限压阀(8)、喷油嘴(16);其中动力机械(1)的出口与油分离器(2)的进口相连,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冷凝器(3)的热源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热源出口与储油罐(4)的回液口相连,储油罐(4)的出口与供油泵(5)的进口相连,供油泵(5)的出口与滤清器(6)的进口相连,滤清器(6)的出口与蓄压供油器(7)的进油孔(23)相连,蓄压供油器(7)的出油口(18)与喷油嘴(16)相连,限压阀(8)与蓄压供油 ...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机械的润滑系统,包括供油组、控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组,包括动力机械(I)、油分离器(2)、冷凝器(3)、储油罐(4)、供油泵(5)、 滤清器(6)、蓄压供油器(7)、限压阀(8)、喷油嘴(16);其中动力机械(I)的出口与油分离器(2)的进口相连,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冷凝器(3)的热源进口相连,冷凝器(3)的热源出口与储油罐(4)的回液口相连,储油罐(4)的出口与供油泵(5)的进口相连,供油泵(5)的出口与滤清器(6)的进口相连,滤清器(6)的出口与蓄压供油器(7)的进油孔(23)相连,蓄压供油器(7)的出油口(18)与喷油嘴(16)相连,限压阀(8)与蓄压供油器(7)的回油孔(21) 和储油罐(4)相连;所述的控制组,包括控制单元(9)、冷却风扇(10)、压力传感器I (11)、液位传感器 (12)、压力传感器II (13)、温度传感器(14)、报警灯(15)、蓄压供油器(7)中的电磁铁(17); 其中控制单元(9)与冷却风扇(10)相连,冷却风扇(10)安装在冷凝器(3)后面,控制单元(9)与压力传感器I (11)相连,压力传感器I (11)安装在动力机械(I)低压端,控制单元(9)与液位传感器(12)相连,液位传感器(12)安装在动力机械(I)机壳底部,控制单元(9) 与压力传感器II (13)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张红光,张健,范伯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