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731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设于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支架的支架油道中,此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包括空心的压紧柱、回油阀杆和弹簧,支架油道上宽下窄具有锥度,支架油道中设有一设于支架油道底端、连通支架油道和油底壳的排泄油道、一连通支架油道与机油冷却器的冷却器回油道及一弹簧支持部,压紧柱一端固连在机油滤清器上,另一端与支架油道内壁适配连接,回油阀杆顶部与压紧柱的底部相抵,回油阀杆的中下部设有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弹簧一端连接在回油阀杆上,另一端连接在弹簧支持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取出机油滤清器的同时方便地排出管路中残留旧机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辅助工作机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中,机油滤清器支架的支架油道中仅有连通发动机主油道的通道和连通机油冷却器的通道而不设连通油底壳的通道,同时,为保证发动机停止运转时机油能继续保存在油道中润滑,在润滑系统中都装有单向阀,防止机油倒流到油底壳,但是在售后更换机油或机油滤清器时,就存在残存机油不能顺利从油道回流到油底壳的问题,导致废旧机油残留在支架油道以及各分支通道中,造成机油更换不彻底。公开号为CN101749246A的专利技术于2010年6月23日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主轴颈部回油机构,涡旋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密封容器内的压缩机构部和电机部,压缩机构部包括与静涡盘相接的动涡盘、以及用于支撑动涡盘和驱动轴的机架,动涡盘的背部设置有驱动部,驱动轴通过驱动轴承与动涡盘的驱动部相接,驱动轴通过主轴承与机架相接,机架的上端面与动涡盘背面形成容纳动涡盘的驱动部的空间,该空间也同时作为收纳来自驱动轴承以及主轴承的润滑油的油回收腔,驱动轴的主轴颈部在远离动涡盘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油槽,在主轴颈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油通路,该油通路连通环形油槽与油回收腔。本专利技术具有制作成本低、能保证主轴颈部回油充分、减少润滑油随高压气体排出的特点。但是该专利技术所应用的对象在结构上与发动机机油滤清器支架差别较大,且运行时润滑油可时时回流到回收腔,这与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中的回油要求不同,因此该专利技术完全不适用于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中没有回油机构,在售后更换机油或机油滤清器时难以排出管路中残留旧机油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取出机油滤清器的同时方便地排出管路中残留旧机油的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设于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支架的支架油道中,支架油道中设有连通发动机主油道和支架油道的输出油道,此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包括压紧柱、回油阀杆和弹簧,输出油道下方的支架油道底部设有上宽下窄的变径区段,变径区段的最大直径小于支架油道中上部直径,支架油道中设有一个设于支架油道底端的排泄油道、设于输出油道下方的机油冷却器回油道和一个弹簧支持部,排泄油道连通支架油道和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回油道连通机油冷却器和支架油道,压紧柱呈两端开放的空心结构,压紧柱一端固连在机油滤清器上,另一端与机油滤清器支架内的油道内壁适配连接,回油阀杆顶部与压紧柱的底部相抵,回油阀杆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弹簧套设于回油阀杆上,弹簧一端连接在回油阀杆上,另一端连接在弹簧支持部上。机油滤清器旋紧安装在机油滤清器支架上后,回油阀杆被压紧柱压紧限位,回油阀杆被压到底,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全部位于支架油道底部的变径区段内,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在机油滤清器旋紧时位于支架油道的输出油道下方,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位于排泄油道上方,机油冷却器回油道位于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之间,此时,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阻断了支架油道与排泄油道之间的连通,机油冷却器回油道也不通,发动机运转时机油从输出油道输往发动机主油道而不会从排泄油道流失,机油冷却器中的冷却后机油也只能经机油滤清器进入支架油道而不会直接从机油冷却器回油道直接进入支架油道。在进行发动机保养需更换机油或机油滤清器时,旋开机油滤清器的同时压紧柱被带出,回油阀杆不受压紧柱的约束,因而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回油阀杆被顶起,由于支架油道上宽下窄,回油阀杆向上移出所述变径区段后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编失去密封作用,支架油道和输出油道便可与排泄油道连通,支架油道、机油冷却器回油道和输出油道中残留的机油便可自排泄油道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径区段内设有变径台阶,机油冷却器回油道位于变径台阶以上的变径区段内,排泄油道位于变径台阶以下的变径区段内,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与变径台阶以上的变径区段适配,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与变径台阶以下的变径区段适配。通过变径台阶形成的变径结构易于进刀加工,且便于回油阀杆在支架油道中装配。作为优选,回油阀杆顶部设有与支架油道适配的阀杆顶挡板,阀杆顶挡板上设有连通阀杆顶挡板两边的通孔。阀杆顶挡板可增大回油阀杆顶部的接触面积,压紧柱与回油阀杆可以更容易更可靠地接触,同时阀杆顶挡板也为弹簧的上端提供支撑受力部位,便于弹簧与回油阀杆实现连接。作为优选,弹簧支持部包括油道台阶和挡圈,油道台阶位于支架油道中上部的内壁上,挡圈架设在油道台阶上,弹簧设于阀杆顶挡板与挡圈之间。挡圈为弹簧的下端提供支撑受力部位,弹簧分别对阀杆顶挡板与挡圈施加弹力,使阀杆顶挡板与挡圈之间存在分离作用力。作为优选,压紧柱与机油滤清器支架内的油道内壁间为螺纹连接。压紧柱与机油滤清器支架螺纹连接,便于快速拆装。作为优选,压紧柱与机油滤清器外壳一体成型。这样压紧柱与机油滤清器外壳始终连为一体,不需进行额外的加工以使压紧柱与机油滤清器连接,使用方便。作为另选,压紧柱与机油滤清器外壳焊接。与压紧柱一体成型的机油滤清器外壳属非常见规格部件,需要特制,不易得且成本高,通过自加工将压紧柱焊接在机油滤清器外壳上也能实现压紧柱与机油滤清器的固连,受市场供应的限制较小,成本较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机油滤清器支架中残留机油排出效果好。本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通过回油阀杆的位置改变确保在发动机运转时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与发动机主油道间机油的低损耗传输,以及在更换机油或机油滤清器时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及相连油道中的旧机油能被较彻底地排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采用弹簧和回油阀杆的配合实现在拆卸机油滤清器时,依靠弹簧的弹力导通排泄油道,无需多余的操作就能实现机油滤清器支架中机油回油无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机油滤清器被取下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中,1-机油滤清器支架,2-压紧柱,3-回油阀杆,4-弹簧,5-输出油道,6-排泄油道,7-支架油道,8-挡圈,9-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10-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11-阀杆顶挡板,12-机油滤清器,13-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4-变径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设于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支架I的支架油道7中,支架油道7中设有连通发动机主油道和支架油道7的输出油道5,本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包括压紧柱2、回油阀杆3和一被压紧的弹簧4。输出油道5下方的支架油道7底部设有上宽下窄的变径区段,变径区段的最大直径小于支架油道7中上部直径,支架油道7中设有一个设于支架油道7底端的排泄油道6、一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3和一个位于支架油道7中部的弹簧支持部,排泄油道6连通支架油道7和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3位于排泄油道6上方、输出油道5下方,连通机油冷却器和支架油道7,支架油道7中设有一个设于支架油道7底端的排泄油道6及一个弹簧支持部。所述的变径区段内设有变径台阶14,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3位于变径台阶14以上的变径区段内,排泄油道6位于变径台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设于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支架(1)的支架油道(7)中,支架油道(7)中设有连通发动机主油道和支架油道(7)的输出油道(5),其特征是包括压紧柱(2)、回油阀杆(3)和弹簧(4),输出油道(5)下方的支架油道(7)底部设有上宽下窄的变径区段,变径区段的最大直径小于支架油道(7)中上部直径,支架油道(7)中设有一个设于支架油道(7)底端的排泄油道(6)、位于输出油道(5)下方的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3)和一个弹簧支持部,排泄油道(6)连通支架油道(7)和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3)连通机油冷却器和支架油道(7),压紧柱(2)呈两端开放的空心结构,压紧柱(2)一端固连在机油滤清器上,另一端与机油滤清器支架(1)内的油道内壁适配连接,回油阀杆(3)顶部与压紧柱(2)的底部相抵,回油阀杆(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9)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10),弹簧(4)套设于回油阀杆(3)上,弹簧(4)一端连接在回油阀杆(3)上,另一端连接在弹簧支持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设于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支架(I)的支架油道 (7)中,支架油道(7)中设有连通发动机主油道和支架油道(7)的输出油道(5),其特征是包括压紧柱(2)、回油阀杆(3)和弹簧(4),输出油道(5)下方的支架油道(7)底部设有上宽下窄的变径区段,变径区段的最大直径小于支架油道(7)中上部直径,支架油道(7)中设有一个设于支架油道(7)底端的排泄油道(6)、位于输出油道(5)下方的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3) 和一个弹簧支持部,排泄油道(6)连通支架油道(7)和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回油道(13)连通机油冷却器和支架油道(7),压紧柱(2)呈两端开放的空心结构,压紧柱(2)—端固连在机油滤清器上,另一端与机油滤清器支架(I)内的油道内壁适配连接,回油阀杆(3)顶部与压紧柱(2)的底部相抵,回油阀杆(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输出油道阻断O型圈(9)和排泄油道阻断O型圈(10),弹簧(4)套设于回油阀杆(3)上,弹簧(4) 一端连接在回油阀杆 (3 )上,另一端连接在弹簧支持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支架油道回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径区段内设有变径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绍辉李丽萍侯思佳董钧如高功荣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